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环保考核真能“跟着百姓感觉走”吗?
何勇海
//www.workercn.cn2015-09-08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于最近三审通过,这是大气法颁布15年来的首次大修。修法过程中很多环保专业人士认为:考核环保质量改善比考核污染物总量减排便于公众监督。9月6日,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就此表示,感谢修法中质疑批评的专家学者,环保部将考虑各方意见,让环保考核工作和老百姓的感觉直接挂钩。(9月7日《北京青年报》)

  让环保考核和百姓感觉直接挂钩,早已是公众之所愿,甚至是公众之急盼。因为这些年,环保考核往往只是紧盯着污水、粉尘、尾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总量减排,各地政府及其环保部门总是围绕这些指标,罗列出一堆堆让人感觉云里雾里的数据,以显示当地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不断下降,环境质量在不断趋好。然而,当地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却是,环境质量的改善不太明显,甚至可能随着环保数据越来越靓丽,环境质量却越来越差。

  环保成效与百姓感受出现背离,一方面可能源于一些污染企业未尽到社会责任,仍在偷偷排放污染物,而地方环保部门又监管不到位,存在不作为现象。另一方面,恐怕也与环保考核只重视污染物总量减排,不重视百姓感觉密切相关。这种考核机制,给了唯利益至上的污染企业、唯GDP至上的地方政府及其环保部门编造、美化数据的可乘之机,致使他们不在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上下工夫,而是在“打扮”数据上找“窍门”。

  要杜绝环保成效和公众感受之间的“两张皮”现象,就要改变环保治理与监测“自说自话”之怪现状,让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在环保考核中也有说话的地方,且说话的分量不轻。当环保考核与百姓感觉实现了直接挂钩,各地在防治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才会追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而不是以美化减排数据为旨归;才会向环境质量改善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在纸面上“努力”,搞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把戏。

  当环保考核实现了“跟着百姓感觉走”,也才能最终激励老百姓参与环保监督。事实上,环境优劣的最大利益相关者还是老百姓。因此,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究竟改善了多少,最有发言权的,还是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环境保护最终要顾及的,还是老百姓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一堆堆数字和指标。如果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在环保考核过程中根本起不了作用,又如何调动这一支保护环境的最重要力量的积极性,从而深度、持续地参与环保?

  现在,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已经表态,环保考核将与百姓感觉直接挂钩。接下来,就要看各地如何使环境质量的改善与公众的直观感觉趋同了。如何确保百姓的直观感觉,能对环保考核产生实际影响,也检验着各地的行政智慧。是让最广泛的老百姓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评判当地政府的环保业绩,让人心服口服;还是以听证会的形式,让个别所谓的“老百姓”评价环保成效,以“曲线做假”。结果显然是迥然不同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