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们送孩子上学,为的是学知识,不是去洗厕所的。”近日,福州晋安区站北外口小学的家长向媒体反映,学校安排学生扫厕所,他认为不妥,应由保洁人员来打扫。然而,也有不少家长对学校这一规定表示支持。家长林先生就表示,这样的劳动强度并不大,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卫生意识。对此,校方回应,此举是为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针对“小学生扫厕所”,各方的评价可谓大相径庭。有人将之视作“身心摧残”大加怒斥,也有人把它看成是劳动教育并深以为然。这两种极端迥异的观点,所体现的仍然是不同教育观的碰撞。一方强调保护与呵护,另一方则提倡磨砺和锻炼,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总能在两者之间,求得一种精准的平衡。每每遇到此类事件,学校和家长总是祭出各种说辞来阐述见解,而作为最直接的当事人,学生的内心诉求和真实想法,反倒成为了被忽视的对象。
又一次,学生们的遭遇,成为了大人们借题发挥、唇枪舌战的素材。在此事中,亲历者现身说法的部分,简直微不足道。尽管有学生表示,“厕所扫一次吐一次”,可是却无太多人注意到这一细节。大家似乎更喜欢想当然地空谈,更喜欢用大词和大道理说教。而原本,在谈论这一切之前,我们本应充分评估“扫厕所”对学生产生的现实影响才是——这种评估,理应是基于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评估,理应是一种精准的、可量化的评估。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学校总是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展开教育,家长总是从主观认知出发来评价学校的教育。或许可以说,这仍是一种粗糙的、随意的、非科学化的教育逻辑。无论学校抑或家长,都没有从学生立场出发来看待问题,也缺乏一系列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后果把控机制。谁也说不清楚,让学生扫厕所,是否合乎特定年龄段的承受能力?又会产生何种影响?毕竟,基于经验主义的主观判断,往往并不意味着真实的情况。
学校教育,乃是一个施加综合影响的过程。让学生扫厕所当然能锻炼其劳动能力,但是除此以外呢?从科学角度说,该举动很可能让相关学生身心反感并留下心理阴影。但遗憾的是,诸如此类的合理担忧,往往会被不少人视作矫情的溺爱。当主张“苦修和服从”的思想如此之深地影响了学校教育,那套关于权利和后果的提醒,很可能被矮化成是过度的敏感与袒护……一谈及教育,很少有人还能心平气和地说理。
让学生扫厕所是否恰当?对此,谁也不能给出权威的答案。但至少,让我们超越现成的意见执念,以理性、中立的专业视角,来重新系统评估此事才好。
吴学安:给GDP削权需靠法制市场经济 2014-04-09 |
中国教育报:教辅“出国”值不值得喝彩 2015-03-20 |
庹新岗:劳动教育当与时俱进 2015-08-04 |
江锡钰:长辈请用“劳动“关爱00后 2015-08-05 |
长 鱼:在劳动中激活创造力 2015-08-07 |
“普及高中教育”,中职不能少 2015-11-06 |
姚跃林:教师要“写”有用的教案 2015-11-11 |
在科学指南指引下奋勇前进 2015-12-14 |
梦想照进现实 2016-04-29 |
评价“劳动教育”,不能总是基于经验主义 2016-05-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