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苍山洱海看日出,在丽江古城沐夕阳……诗情画意的秀丽风景,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助力云南成为许多人旅游度假的首选。然而,近些年“丽江酒托”“导游辱骂游客”“不消费不让走”等事件,像是在“想象的云南”和“现实的云南”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让不少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8月以来,云南在全省范围开展“强迫消费”、购物商家“高定价、高回扣”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尽管购物投诉电话少了,有了一些积极效果,但诸如“零负地接”造成的乱象,却没有“低头”之势。
所谓“零负地接”,就是部分云南地接旅行社,为从外省招揽游客,需要支付给外省旅行社一笔“人头费”,然后旅行社再“转卖”给当地导游。这就等于导游还没开始带团,就先“亏”了一笔,接下来强迫游客购物、增加自费项目,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如此“先花钱拉客户,再强制消费获得收益”的经营方式,收入多少与游客的团费无关,只与购物商家的回扣相连,严重扭曲了旅游行业的市场机制,不断拉低游客的旅游体验。
为什么病态的“零负地接”顽强存在?从大的层面来说,2015年云南省旅游产业综合增加值为1858.6亿元,占整个社会增加值比重的13.52%,带动就业人数多达698.02万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可见一斑。如此巨大的旅游市场中,如果市场综合监管不到位,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欠缺,那么就难免鱼龙混杂,“零负地接”自然具备生长的空间。
另一方面,是一些旅游从业者抱有的一种短视心态。“零负地接”看中的是游客数量,期待的是“消费大户”,依赖的是一锤子买卖,却从不在乎潜在的“回头客”,更不考虑口碑对整体旅游收益的影响。事实上,从这几年各地旅游的情况看,服务质量的高低,口碑形象的好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游客“用脚投票”,影响了一个地区的旅游业长远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要想真正从源头上根除“零负地接”,杜绝强迫消费,在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的同时,也需要打破因循守旧的思想禁锢,把转型升级作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深化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强化旅游市场秩序的监管,引导企业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注重质量与诚信的发展方向转变。这不仅是云南旅游需要注意的,也同样是各地旅游需要引以为戒的。
四季游人如织、门票却分文不取的杭州西湖,无疑是以更长远的眼光发展当地旅游的典范。一个地方,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可以吸引游人无数,成为旅游景点;但只有依靠贴心的服务、高质量的游览体验,才能留住游人的“心”,成为度假胜地。在这一点上,云南缺乏的绝不是先天的禀赋,而是更多“断腕”的决心和耐心的功夫。
马祖云:“留下些什么”的拷问 2014-05-19 |
成 慧:品牌排行不是“竞价游戏” 2014-11-28 |
许小峰:让“找你妈”变得更轻松 2015-05-29 |
光明网:宰客频发也说明旅游市场段位很Low 2015-10-08 |
余锦雄:“黄金周哪个不抢钱”说出了怎样的... 2015-10-15 |
餐前确认可推而广之 2015-12-17 |
热捧“口碑教授”也需多点“冷思考” 2016-02-17 |
“食在广州”品出羊城魅力 2016-02-19 |
期待开在吐鲁番的梦想之花永不凋谢 2016-02-22 |
文明跃动促良俗 2016-05-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