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乡间的五月正是小农忙季节。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到处闪动着忙碌的身影。育棉籽、点花生、种玉米、下秧苗、收割油菜,还要栽辣椒、茄子、西红柿……仿佛都挤着赶上了趟儿。
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的“五一”是最为忙碌的。父亲是镇里干部兼管全乡各村的电影放映工作。那时的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相对匮乏,电影作为最直观的艺术表现艺术,是基层群众一项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年“五一”节期间,政府都要安排几场义务送电影活动。白天,父亲帮着母亲干家里的活,晚上,还要去别的村子放电影。
我们村子的旱地全在五里外的岗地上,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去地里干活了。父亲虽然是公职人员,可干起农活和家务来,一点也不比农民差,其勤劳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乡亲们眼里的模范丈夫,也是我们心中的模范爸爸。母亲上地后,他也早早地起床,烧好了早饭,抄起扁担,挑着水桶去村头的老井担水,一趟一趟,将家里的水缸装满了,又开始喂猪,清扫房屋前场后院,直到整个院子一根草棍也看不到,才算做完了家务,叫醒我们起床吃早饭。吃完了早饭,父亲洗涮了碗筷,带上母亲的早饭去地里,帮母亲干地里的农活。
上午11点多的时候,父亲急急忙忙地赶回家里做中饭,做好了饭等母亲回家吃饭的空当,忙里偷闲到床上小睡一会儿。那个时候,母亲下午一两点钟吃中饭是常有的事。
下午,父亲早早地就挑起放映机,赶往放映场。太阳还高高地挂在西山,村里的谷场或者空旷的地上,父亲开始架机、接电、扯银幕。十里八村田间劳作的村民,远远地看到那一方洁白的银幕,心里悠然升腾起一股急切的企盼。大人孩子心里长了草似的,毛毛楞楞的,没有心思做活了,老爷们更是一声声催着老婆子,“别干了,没看见谷场的宽荧幕已经支起来吗?快回家烧饭去!快点!”老婆子想要趁天还亮着多干点活,架不住汉子一声声地催,只好抹了脸上的汗,一步步走家去。家家户户的烟囱就冒起了缕缕炊烟,弥漫在村子的上空。
父亲总是草草地吃了晚饭,然后,坐在放映机前,在扩音机里放上一曲舒缓的音乐,耐心地等待着。
音乐响起,乡亲们的心就毛了,顾不上洗去一身泥土,来不及换上一件干净的衣服,三口两口把饭扒拉进肚子里,就满心欢喜地踩着音乐的节律纷纷往放映场聚拢而来。当场地上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父亲插上话筒,向村民们问一声好,再送去一两声温馨的祝福。嘈杂的场面顿时安静下来。父亲则扳动了开关,开始他的放映工作。
微风送来泥土混合着庄稼的清香。黑暗中,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们沉浸在电影剧情里,忘记了疲惫,娱乐着身心。这个时候,是父亲最欣慰的时候。父亲常说,“五一”节,劳动节,不劳动怎么行呢!为此,父亲乐此不疲。
更深露重,夜凉如水。人们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朦胧的月光下,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上,晃动着匆匆的身影。那是父亲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挑着放映机踏上了回家的路。
时光的褶皱里,思念如流水般泛滥流淌。依偎在“五月”的怀抱里,仿佛又看到了父亲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