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5月19日发布公告,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于本周四召开。此次会议最大的亮点,将是对“地铁车厢里是否禁食”进行审议。(5月20日《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于今年2月19日向社会征求民意,其中拟规定“车厢内禁止饮食,不听从运营单位劝阻制止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处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此《草案》一经公布,有关地铁车厢内是否应该“禁食”的话题,随即引发了广泛争议。据悉,关于地铁车厢内能否吃东西,此前意见不一,有人认为,由于赶时间等因素,不得不把早餐带进车厢内吃;另一方则表示,车厢内充斥的各种煎饼果子、鸡蛋灌饼的味道让人难以忍受。但无论如何纷争,赞成“地铁禁食”的人占据了大多数。
其实,“地铁禁食”是符合现代地铁管理需要的。地铁车厢毕竟不同于火车、动车车厢,由于早高峰时乘客众多,又是全封闭式的环境,车厢里的空气已经是体味、汗味、香水味等混杂一片,此时,如果有人在地铁车厢里饮食,则会使得车厢内的空气质量更差,味道更杂,呼吸更加困难。比如,前不久笔者乘坐地铁时,几个外地游客在车厢内竟然旁若无人地吃起了自己的午餐,两个男的各开了一听啤酒,撕开了火腿肠,大口大口地吃喝起来,而几个妇女及孩子则是打开了饮料和其他食物,也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周围的乘客见状不得已都扭过脸去,或者用报纸在鼻前扇风。说实在的,那啤酒、火腿肠、茶鸡蛋等味道在车厢里散开后,已不是喷香,而是怪味连连。
在地铁车厢里饮食,怎么说也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如果吃的早点再有些另类和异味,比如韭菜、大葱、豆汁、炒肝等,则恐怕更是让空气质量雪上加霜。地铁是公共场所,要考虑大多数乘客的利益和感受,而地铁里饮食,终归是少数人,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利益,也符合现代的民主理念和生活。况且,吃早点、赶时间等都是个人的事情,时间调整好了,完全可以避开在地铁里饮食。比如每天早起十分钟,在上地铁之前或下地铁之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地铁禁食,这是目前很多拥有地铁的城市的普遍做法,也是作为经常乘坐地铁的“地铁人”,应当普遍遵守的公共规则。特别是既然乘客选择了乘坐地铁,就应该自觉遵守“地铁公约”,改掉地铁里进食的习惯,而不能自己做不到反而要求地铁方为自己开“方便”之门。
鉴于此,笔者倒以为,关于“地铁进食”的问题,似乎已无“商量”的必要和余地,任何政策法规的出台,都不可能获得百分百的满意和支持,也不可能都顾及到方方面面。我们不能为了考虑和照顾少部分人的利益,而去迫使大多数为此做出让步。目前,已经进入炎热的夏季,正是各类室外饮食增多的时候,有关“地铁禁食”的法规还需要尽快出台和施行。否则,再拖延下去,地铁让管理缺乏执法依据,届时,各种冷饮、热饮、汉堡、煎饼果子、韭菜盒子等纷纷涌入地铁,那地铁里的空气可就真的比雾霾还令人难以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