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媒体报道“23人参加考试,却只有一个125.5分的第一名成绩,其余22人成绩全部为零分。”21日,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成绩遭到质疑。对此,负责招录工作的云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回应表示,“0分”并非是录入系统出了问题,主要是由于考生涉嫌违规导致的。(《京华时报》5月22日)
23人参试,22人零分,这样的奇葩考试总是充满喜感。对此有网友说,“这些考生不是去考试的,而是去作弊”。不过,不正常的现象背后,总有着正常的原因。“替这些围考者的智商捉急”的新闻跟评,其实也暴露出管理上漏洞,表面上看似公正而客观的公考,在技术性作弊下不堪一击。
有人说,在公考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叫“围考”,就如同招投标中的“围标”一样,找一帮人凑齐开考比例“陪太子读书”。之前这样的考试多发生在小概率事件上,但还不至于主导整个局面,然而像这种22人皆零分的极致,其间就有太多耐人寻味的信息。因为无论从常识上还是技术上,要做到这点相当不易,在公开招考的语境下,要收买所有的报考者并不容易。要么是主动请来的凑数者,要么属于被动接受的被迫者,要么就是集体被做了工作,总之全部零分的结果就如果无声的抗议,把这一些考怪象彻底揭露。
确切说,要感谢所有的零分“贡献者”,让这一现象被充分放大并得到了全面展示。抛开个例不谈,近年来公考上的“暗箱操作”行为似乎越来越多,给考试腐败行为创造了机会,最明显的是在岗位设置上量身定做,然后招集一帮人凑齐开考比例,让程序围绕结果转。同时,由于违规行为的道德成本和法律成本过低,使得这一乱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是什么产生了“零分合围的公考”的奇迹,恐怕非考生违规所能作为解释。考生的能量再大,其能主导所有的考生?一个人能拉齐一帮人围考,能让所有的人就范?所以,当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查一查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参考人员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查一查有没有考试舞弊和招考违规的行为,厘清责任还外界关切以积极回应。再此基础上,很有必要对公考的制度设计、惩戒措施进行完善,即便按照官方的解释,属于考生违规的话,那么也应给予相应的处罚,除了取消考试成绩让此次考试作废,还应取消所有人员5年内的报考资格。
同时,面对越来越多的围考和“打和牌”的现象,很有必要对公考的一些技术环节进行修改。“拉齐一帮人围考”之所以能轻易实现,跟制度漏洞和程序缺陷有关。为了有效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一方面要减少专业控制和文凭限制,尽量减少参考的门槛,让更多的竞争者加入以杜绝萝卜招考。另一方面要划定最低的分数线,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增加作弊的难度。若笔试达不到最低分数线,就应当取消其进入下一个环节。云南省从几年前,就对公务员招考过程和面试合格分数最低控制线都做出了调整,何以还有如此大面积的零分考生,其中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