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2014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10名参赛人员在赛中出现身体不适,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其余9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死亡人员冯某,是在昆明一高校就读的云南籍男生。(5月26日新华社)
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倒在马拉松的赛场上,着实令人痛惜。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此前,在2004年的北京马拉松赛和2012年的广州马拉松赛上,都有参赛选手不幸猝死。国外马拉松比赛中也多次发生过此类事件。如果将所有的体育项目按照危险系数做一个排名的话,马拉松比赛应该会名列前茅。
可是令人诧异的是,这并没有妨碍各地争相举办马拉松比赛的热情,据国家体育总局介绍,2013年中国境内共举办39项田协认可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比2012年增加了6场;2014年计划再增加7场马拉松赛,达到46场。翻阅这张长长的承办比赛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珠海,兰州、拉萨……几乎覆盖了东部,西部,沿海,内陆所有的城市。不得不让人叹服马拉松在中国的热度,以及各地推广此项赛事的力度。
马拉松之所以在中国如此受追捧,首先是因为它有一个很流行的标签——全民参与。不像其它体育运动那样,要么需要专业的器材,要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马拉松比赛更注重的是一种参与精神,毅力比拼,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报名参赛,其开放包容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其次,马拉松比赛多选取城市道路作为场地,一场比赛下来,对城市知名度打造和形象提升都有很大帮助。既有群众基础,又有宣传效果,于是乎很多城市都将举办马拉松比赛当作塑造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的法宝。
另外,马拉松比赛衍生出来的商业价值也不容小觑,相比其他体育赛事,马拉松投入少,各类商业赞助却一点都不少,由此带来的旅游、住宿、购物等消费需求,更是无法估量,以至于有人甚至期待马拉松能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驾马车”。这个期待值是否过高在此不做讨论,但足见马拉松比赛当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
然而,马拉松赛事数量暴增的同时,质量却令人堪忧。个个城市都在争抢承办马拉松比赛,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承办城市功利心太强而专业性不足,场面越搞越大细节却一直得不到提升,在赛事的筹备、管理和保障方面都存在不足。像此次上演悲剧的昆明马拉松,比赛当日昆明气温高且干燥,参赛选手体力和水分消耗都较大,但由于各饮水点距离较长,且因为人数太多“供水不足”,导致不少选手“干跑”了很长距离。还有去年北京马拉松比赛时因为厕所不够,选手排队街边小便的闹剧,都暴露出了国内马拉松比赛组织机制的不健全。
马拉松,哪怕再好,请你慢些跑,面对这项高危赛事,不妨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变为“安全第一,比赛第二”。这才是对马拉松精神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