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打车软件的命运,再一次引发关注。5月27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出租车电召软件服务管理、终端发放、安全规范等方面做出8项规定。公众可在6月10号前提出反馈意见。(5月28日《新京报》)
对于打车软件出现的意义,已经不必再说,有关方面也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打车软件对固有监管机制的挑战,以及可能滋生的一些安全问题、非法运营问题,也不必多说,甚至连马云的母亲也就此吐槽。鉴于其存在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其纳入监管笼子的必要性,依然不必多说。
与三个“不必多说”对应的,还有一点“必须多说”,这就是监管不能伤及创新。这些年来我们得益于“土地红利”“人口红利”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向未来,最大的红利恐怕是“创新红利”。打车软件的出现,正是创新的结果,体现了市场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只能在监管中加强而不能削弱。
意见稿提出,“逐步实现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各种方式提出的召车需求信息,通过统一的城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平台运转,并推送至统一车载终端播报。”“统一平台”意味着无论是嘀嘀还是快的,以后接活都得“看人脸色”。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未来“得数据者得天下”,而意见稿提出要“加快实现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共享”,这可能是企业不愿意的。联想到前期轰轰烈烈的“烧钱大战”,这有点“关公战秦琼徐达得利”的味道了。这意味着,嘀嘀、快的等企业通过大量市场投入所获取的竞争优势会被削平。
其实相比嘀嘀、快的这样的“大块头”,更应该担心“小个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创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换句话说,创新绝不是大企业的专利,竞争也未必是大企业胜出。市场上存在许许多多小微企业,他们同样是创新的主体。相比小微企业,大企业以其拥有的强势地位,很可能得到“额外照顾”,即使受到影响也很是有限,相对容易渡过难关。可小企业不同,一旦把门槛抬高了,很可能连登堂入室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反客为主。
虽然嘀嘀、快的“财大气粗”,抢到了领先位置,但市场决不会有这两款打车软件。互联网企业具有爆发性增长的特点,就好比现在的阿里、腾讯都是从“小个子”来的,谁也不敢说现在的弱势者、后来者,不会再次上演“芝麻开门”的传奇。“统一平台”之下,嘀嘀、快的等大腕进去了,市场上的“小个子”打车软件怎么办?有人讲,在现有竞争格局下,很难有市场力量撼动“双强”位置。“很难”并非“不能”,即使很难也是竞争的结果——人们能够接受。可如果统一平台不带“小个子”玩,那则是人为制造不公,由此对创新力量的影响再估计都不为过。
“统一平台”之后,其他打车软件能不能接入?如果能的话,如何保证各打车软件公平竞争?特别是如何保证“小个子”的公平机会?这都需要提前考虑充分。监管互联网经济需防过犹不及,监管不成熟比不监管还要严重。监管打车软件,成熟是前提,如果没想好就等等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