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警察叔叔,我妈妈经常乱翻我的书包,我觉得这是不好的行为,希望警察叔叔跟我妈妈讲讲,让她以后别再翻我书包了!”近日,南京中华门派出所接到了一个小学男生的求救电话,请警察叔叔帮忙管教一下妈妈。尽管啼笑皆非,警察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电话沟通中,孩子妈妈觉得自己的举动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可防止孩子贪玩影响学习。
孩子的书包,能翻还是不能?这还真成了个问题。
在讨论这条新闻时,我的两位同事持理解的态度,因为他们也干过这样的事情:当孩子走进浴室,水声响起,他们立即如蹩脚特工般,手忙脚乱地打开书包浏览一遍,再匆匆恢复原貌。多年翻查,屡有斩获,比如孩子冒充爸爸签名的考卷、写给女生的纸条……不过,两位同事虽然觉得翻书包是了解孩子状态的“快捷”方式,但同时又认为,孩子的书包能不翻还是不翻为好,因为这毕竟事涉孩子的隐私。
实际上,翻书包几乎是众多中国家长关爱孩子的本能。书包中除了成绩单和作业本,其它杂七杂八的小东西反映着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思想,经常翻看可以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样做,似乎合情合理。几千年来,长幼尊卑有序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现代家庭中虽然有所改观,但潜意识里,许多家长或多或少仍将自己定位于管理者、统治者,而不是孩子平等交流的对象,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也有权力去干预孩子的一切——当然包括翻书包。
抛开法律上的隐私权不谈,中小学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萌发、叛逆心理形成的时期。他们渴望有独立的空间,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很多烦恼和困惑他们会和同学说,和朋友说,却不愿和父母说。但这时也恰恰是他们需要关注和指引的时候,在社会日益开放、社交网络发达的当下,诱惑与陷阱无处不在。如果父母方法不当,仅依靠翻书包看日记来把握孩子的身心状态,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堵住沟通之路,失去帮助和引导孩子的机会。
因此,关爱孩子,应先做到尊重孩子,既尊重孩子人格上的独立,也尊重孩子保有秘密的自由。如果父母以诚相待,如朋友般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自然会把父母当做倾吐的对象;如果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多从言谈举止上感受和收集,不用翻书包也会对孩子的成长情况了如指掌;至于那些青涩的小秘密,就让孩子自己珍藏又何妨呢。
值得赞赏的是,从书包中翻出考卷和纸条后,那两位同事并未就此大动干戈,而是侧面了解消化于无形。他们自嘲与被报警的妈妈比,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经常翻书包,迟早要“暴露”,还是就此金盆洗手最好。毕竟,钥匙在孩子的手上,可别逼他关上亲子沟通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