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品控,就是品质管理。在食品生产领域,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一直都是品控的样板,宣称其所谓的国际标准在任何一家连锁店里都普遍适用。换句话说,在中国内地某家餐厅买个“巨无霸”汉堡,跟在纽约曼哈顿买的应该并无差别。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上海福喜曝出的“过期肉”一案中,不仅麦当劳全面中招,肯德基、必胜客等全球主要的洋快餐品牌几乎无一幸免。难道全球数以亿计的快餐食客吃的都是这种货色吗?显然不是。单单从这次福喜检出的过期肉文件上赫然注明 “优先供应中国市场”,就足以说明洋快餐引以为傲的品控能力,在中国严重注水。
令人吃惊的是,在中国市场上虚夸的品质管理背后,洋快餐的公关能力却丝毫没有缩水。东方卫视曝光福喜食品后3个小时不到,麦当劳就通过微博声明已停用福喜供应的产品,并向各路媒体发送新闻稿。百胜集团的类似动作也只比麦当劳慢了一个小时。于是在次日见报的有关新闻中,洋快餐停用问题原料的消息毫不意外地与福喜丑闻同步刊出。在驾轻就熟的“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对违法违规零容忍”、“确保消费者安心享用”等公关笔法带动下,洋快餐们悄然从食品安全的麻烦制造者过渡到消费者的同盟甚至是受害者。除了一按就起的敏感公关神经,洋快餐们还擅长打“同情牌”。很快在网上就陆续传出洋快餐销售品种减少、顾客剧减的消息,一些人也不明就里地喊出“洋快餐再怎么也比国内餐饮好”等等,似乎把“过期肉”卖给无数顾客的洋快餐非但无罪,还挺委屈的——“谁让它们在中国呢?”
然而对消费者来说,难道花钱买的就是这些花团锦簇的公关炫技吗?最后吃到肚子里的“过期肉”快餐虽然吃不死人,但对健康就没损害吗?如果不把“福喜案”当一回事,用不了几天,洋快餐们又会生意红火,顾客们吃下去的依然不明不白。洋快餐还会继续吹嘘自己的品控,就好像“苏丹红”、“速生鸡”、“过期肉”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福喜事件说明,指望洋品牌把高水平的食品品控体系带到中国是水中捞月。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管,缺乏对违法生产的处罚力度,由于管理水平高、生产能力强,洋企业钻起监管的空子更隐蔽、危害更大。
除了彻底查处“福喜案”,依法重罚相关责任人之外,我们的食品监管系统应该要反思,为什么在国外能够严格执行品控体系的洋快餐,到了国内却南橘北枳?国外屡试不爽的消费者集体诉讼和惩罚性赔偿等办法,能不能借鉴和参考?同时对于食品监管领域,事中与事后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减少安全漏洞,让品控不过关的企业再也无法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