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然 玉:教师“非升即走”,畸变的优胜劣汰
//www.workercn.cn2014-07-29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更多

  时值7月,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解聘工作已经完成。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引发学生热议。1994年,清华出台规定,讲师、副教授在规定时间内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应自行走人,即“非升即走”,后来调整为非升即转,对那些走不了的人进行分流。

  (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一面是学校不予续约,一面是学生联名力挺。方艳华、闫浩等老师的尴尬处境,再一次让公众的目光,聚焦到“非升即走”的人事制度上。身处风口浪尖的清华大学,俨然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然而,公允说来,校方也只是尊重游戏规则而已,并无丝毫不仁不义的成分。学生挽留老师的桥段,固然感天动地。可是,之于一个契约社会来说,履行聘用合同之约定,似乎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50多封学生的声援信,能否证明方艳华的教学能力?而这种能力,又能否对冲其五年间在学术上的无所作为?凡此种种,想必无人能给出精确回答。此事中,更多的时候,人们只是基于对弱者的同情、对官僚化大学的反感,来进行自己的道德判断。如今的局面里,似乎大家都默认,方艳华等老师理应获得一纸聘书,而其理由则是“学生认可他们的课堂”——试问,这便足够了吗?对于讲师的考评,从不是“买家点赞”那么简单。

  当然,教学成绩斐然的教师,有理由获得体面对待。固有的“非升即走”政策,过于看重学术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日常授课的权重,显然有失偏颇!鉴于方艳华、闫浩等老师的遭遇,很多人已在呼吁,建构一种理想型的人事考核方式,也即“兼顾教学和科研的比重,且以教学水平为优先考量”……只是,“教学质量”又该如何判断呢?参照考试成绩,未免幼稚;依据学生的口碑,未免主观;统计成才率,又太过漫长!这实在是,太过抽象的命题。

  其实,以学术成果为优先考量,几乎是大学考核教师的通行范式。国内高校,大面积移植此类模式,可以理解。遗憾在于,受制于特殊国情,该制度颇有水土不服之态。一方面,造成教学与科研的双重注水。大学授课敷衍了事,同时一堆学术垃圾被大量制造。另一方面,也导致大学功利化、短视化。忽视长远的基础研究和学科积淀,而乐于生产快餐式的学术产品。当讲师们被逼迫着抢课题、争经费、发论文,教学或科研,都已背离了本意。

  众人对方艳华、闫浩等老师大声力挺,实乃是见多了各种注水课堂和论文之后,一种本能式的情绪反应。今时今日,民间尤其赞赏那种对待本业的“安分守己”,而对所谓“教研双优”的全能人才不再抱有幻想。有趣的现象是,民间极其现实、保守的态度,正愈发与校方的“高期待”背道而驰,后者仍沉浸在“教学、科研双丰收”的想象中……于是,方艳华、闫浩们在学校看来不过是庸碌之辈,却被民众视作难能可贵。

  追求教学、科研俱佳,本是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的底线要求而已,却在此间被视作不切实际的奢念。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我们做什么都很业余。既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维护体系,也缺乏严格认定学术成果的勇气。最终只能浑浑噩噩、画虎类犬,仅在形式上维持着所谓“优胜劣汰”的人事制度而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