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又到毕业季。应届生如果不去机关当公务员或在国企就职,找到工作后还需操心一件事——给薄薄几页纸的档案安个“家”。安“家”要花钱,这笔档案费已成“天文”数字:北京每年收取的档案费超过1亿元,广州华南人才市场每年收费也有数亿元。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达数十亿元。(《南方都市报》8月12日)
档案费是个年费,每份每年一两百块钱,如果测算下空间占比,薄薄几页纸,安家的价码远超豪宅租金。你不知道为什么收费这么贵,你更不知道这些费用去向哪里。截至目前,全国尚无哪个省区市公开过档案保管费的具体使用、支出细目。
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底,北京市、区县存档机构共管理档案170万份,存档费在2013年1月起由每年240元下调至120元。不过,即便收费下降,每年产生的存档费仍逾亿元。全国200多个地级市,每个市每年收费少则数百上千万元,大城市动辄上亿元,全国每年收取的档案托管费至少达数十亿元。物价飞涨,档案费动辄如此之高,这究竟是管理者立地成佛、抑或定价本身就无限“高八度”?
正如学者所言,档案费简直就是一个怪胎:看似服务,却又难以公益;很像买卖,却垄断无休。因为按规定,“弃档”或“自揣档案”是违规的,因此,“消费者”甚至没有“说不”的权利——你只能在它那儿存档案,收费也不可能议价协商。这确实是个难解的结:从本质上说,档案托管属于公共服务,而就业或社保等部门在行政序列中也是财政兜底的权力部门,凭什么单独将公民档案托管推到市场化商业服务中去?
还有个疑问:如果毕业档案要收托管费,那户籍档案、财产档案、征信档案等,岂不是都可以坐收渔利?退一万步说,就算要收钱,多少价码合适,也没个准。民怨沸反,就打折处理;你若隐忍,就痛宰一万年。此间讨价还价的“空间”,潜藏着怎样的猫儿腻?此外,譬如江苏取消了档案托管收费的规定、山东青岛开发区则停止了收费——既然可收可不收,而且不收也不会“托管崩溃”,那每年数十亿元的相关收费,难道仅仅是为了养活一班人马而已?
每一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固然都有其合理存在的历史缘起,但随着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深入人心,尤其是随着公共财政的丰厚积累,清理并取消悖逆公共利益、有悖民生为上的部分,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权力机关简政放权的诚意之举。眼下而言,不仅档案费的收费程序与目的值得拷问,在电子化办公早已跨越世纪的今天,纸质档案漫天飞的“不思进取”,会否也是托管费不肯散场之流弊?
当然,面对民意质疑,档案费纠结于是“躺着赚钱”还是“躺着中枪”,总不能不声不响等舆论翻篇。数十亿元档案费,早已盆满钵满,也该收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