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时隔7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的新一轮“涨价冲动”再次到来。今年9月,在江苏、贵州、宁夏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将是三地学费标准调整后的首批承受者。相比去年,宁夏是学费涨幅最高的,其文史、理科、医学等各类专业的涨幅均超过50%。(《中国青年报》8月18日)
其实,早在去年就有6个省(区、市)完成了高校学费标准的调整工作。但今年舆论对高校学费上涨尤为关注,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有的明显失去理性。笔者不禁要问,房价可以持续上涨,水费、电费、燃气费,林林总总的费用都可以上涨,为什么高校的学费就涨不得?
涨价问题历来敏感。正因如此,一些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涨价一直被国家严格控制。高校的学费也在严控之列。从2001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每年都要对高校学费念一次“紧箍咒”,年年为此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高校的学费和住宿费标准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不得任意提高。2007年5月,国务院更是要求今后5年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关标准。这意味着高校至少已12年没有能调整学费。
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经济一直维持在高位发展,老百姓的实际收入也在上涨,要求高校学费原地踏步显然有失公允。我国现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属于成本核算教育,不在义务教育之列。高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状况,适当上涨学费。
此次高校学费上涨被部分媒体过度解读。某些媒体在报道时,故作惊人之语,什么“涨声一片”,“涨幅超过50%”,光看标题,的确吓人。但是,实际情况并没那么可怕。以14年未涨高校学费的宁夏为例,文史类学费标准从每人每学年2600元提高到4000元;理工农学类从2800元上涨至4400元,医学类专业从3000元调整为5300元,涨幅虽然都超过50%,绝对数并不算高。
高校学费上调,奖助学金也跟着水涨船高。以率先宣布高校学费调价的江苏为例,农林、艺术类的学费维持原状,另有6类本科专业的平均涨幅为16.61%。江苏省教育厅要求,必须将增收的学费按规定比例,全部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继续做好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和“绿色通道”等帮扶工作。在2014年经费预算中,省财政安排的高校学生资助经费为11.84亿元,比去年增长23%,并在秋季新学期开学之前将资助经费全部下拨到各高校。
综上所述,高校学费上调并非洪水猛兽,媒体也不必谈涨价就色变。比较而言,高校今年多收的这笔钱应该怎么花,花得是否合理,是否真正用在了教育教学上,才是公众更应该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