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于艳茹论文抄袭事件不大不小,以往都是教授甚至院士抄袭被揭发,造成学术界大地震,此次是博士研究生抄袭被举报,相信对于年轻学者的震撼不容小觑。如果真按照北大校方的表态,将吊销“执照”——吊销学位证、毕业证以及一切相关荣誉,那么对个人前途无疑是致命的,不过对于整个学术界的前途,这却是福音。
近年来,随着惩处力度的加强,特别是学术数据库的快速发展,反学术不端软件的普及,些微的抄袭行为一般都逃不过电脑重复率检测。像于艳茹这样整篇抄袭的情况一般难以发生。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类智慧总是要领先机器智能。譬如北大教授陈平原就说,现在学生很“聪明”。 第一,因为数据库未纳入台湾的文献,有人就抄袭台湾的,台湾则抄袭大陆的;第二,杂志被纳入,而书没有,就抄书;第三,解放前的未纳入,80年代以后的基本都被收录,就抄解放前的老书。
于艳茹的抄袭内容未能被软件测出,因为她抄的是国外的。如果国外文献、古籍、台湾文献等等,都可以被纳入检测范围,相信还有更多抄袭者会显出原形。事实上,文献的收录没有尽头,靠机器查处无法杜绝学术不端,学问其实问的是良心。这也是为何在国际学术界,多次发生教授因为学术不端被揭发而走上不归路。因为他们往往难以面对良心的拷问。
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粘贴复制的时代”,原创性更是学术的根脉。于艳茹式的抄袭如果蔓延,意味着根脉在腐烂。最终,科学的春天将是人造的春天,腐烂的根茎上只能开出恶之花。记得当年的“汉芯事件”,上海交通大学陈进,狸猫换太子,将芯片表面MOTO等字样用砂纸磨掉,加上了汉芯标识,此后过关斩将,蒙骗了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各路专家。“汉芯一号”问世3年,向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这种大规模的造假和腐败,其实都是从一篇论文、一个项目的造假开始,最终无路可退,一环骗一环,酿成不可收拾的学术丑闻。
如陈平原所说,触犯学术纪律是个世界难题,问题是怎么处理。此次《国际新闻界》公开谴责的举动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因为按照惯常的做法,往往息事宁人内部处理。下面看北京大学方面是否能兑现诺言,严格按规章办事。长期以来,学术界内部山头林立,学术争论往往会演变成人情比拼、圈子角力,结果是葫芦僧难断葫芦案,死刑改无期,无期变有期,最终不了了之。这也是类似汉芯的各种芯至今层出不穷,唯独缺少学术良心的根本国情所在。
学术环境的净化不缺制度,问题在于如何执行制度。是人治还是法治,是走形式还是走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