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湖北当地论坛近日出现的一条爆料帖引网友热议。爆料人称,黄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招标公告,以49万元的预算采购150套制服,平均每套3266元,网友直呼“天价”。 对于网友质疑,黄石市药监局负责招标事宜的副调研员干淑萍认为,网友嫌贵主要是出于对“成套制服”存在误解。(8月25日《新京报》)
被网友直呼“天价”的药监制服,平均每套3266元到底贵不贵?只有标准才是解释采购是否合理的唯一尺度。根据2014年2月12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财政部发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制式服装及标志供应办法》的规定,每套制服包括春秋服、冬服、夏裙等共10件,按热区、温区、寒区设定不同的配置,三区最高的指导价格分别为1415元、1955元、2071元。湖北属于温区,拟采购的价格高于规定指导价格的60%。
比照这些规定,相关部门“误解”的解释,只会越描越黑。从逻辑上讲,药监人员制服供应办法这个新规定当地药监部门不可能不知情。而这个招标公告是当地政府采购部门制定并发布的,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列入采购目录的采购品,都有指导价格约束的,参照的依然是上述规定,没有理由不知情。
显然,在这宗采购里所有的规则都沦为了虚设。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本义是规范政府购买行为、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采购部门不从价格上把关,便违背了制度的初衷。何以会如此?恐怕不能说的秘密中契合着各方的利益。对药监部门而言,无非想越过规定的界线,选择材质超标的制服,拿配置当福利。至于采购部门,除了拿原则送了人情之外,所享有的采购议价权,恐怕难逃利益小算盘的嫌疑。
其实,类似于“天价制服”在政府采购领域比较普遍。去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调研显示,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办公用品过程中,有近八成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其中,56.1%的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1.5倍;17%的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1.5至2倍。这个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采购需求的不合理,只求贵的不求对;另一面则是政府采购招标环节中存在猫腻。政府采购谁来监督一直是采购制度的软肋所在,采购招标在没有阳光的空间操作,反而导致了“逆市场竞争”的乱象。所谓的“天价制服”,不过采购制度环境不经意的一次曝光罢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采购的商品、单价标准、购买对象等绝大多数细节,都需要向社会公开,让公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在这方面,国外不乏成功的经验。如,英国对政府采购规定,所有超过1万英镑以上的采购都必须上网发布,最终的采购合同具体条款也要公布。同时,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鼓励尽可能多的供应商参与竞争,有效防止“共谋”和不公平竞争。根治“天价制服”的诱惑,需要健全并深化联动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并针对高价采购背后的政府采购体制障碍、制度缺陷、机制缺失、管理漏洞等问题,推动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