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佟 彤:好德性是最大的利己
//www.workercn.cn2014-09-11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换位思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对方,更是为了让自己心情舒畅,好德性是利他的,但更是最大的利己。

  昨天,一位老人乘车时,因为年轻人不肯让座而与之发生争执,随后突然倒地猝死,老人很可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愤怒就是诱因。看到这个新闻,我马上想到一本书的名字:《好身体从改变德性开始》,在我们责怪年轻人,为老人惋惜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宽容,与人为善的德性,已经远在利他之上了。

  这本书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写的,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他发现,他治疗的很多癌症病人最终能活下来,和他们的性格或者说德性有很大关系,越是心胸宽广者,越能知足,懂得感恩者,在与癌症的对垒中越容易胜出,而他援引的一个巴西医学研究者的发现,似乎更印证着这个书名:研究者在对长寿老人的追踪观察中发现:90%的百岁长寿者都是德高望重的,因为德性良好者能与人为善,遇事常为他人着想,很少为利益与别人相争,因此总是处在心境宁静状态,这种心态让大脑可以有序地支配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从而获得健康。

  与此类似的是,2013年7月底出版,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发表了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个心理研究结果:由“崇高目标”带来的幸福感,可能会在分子水平上增进人体健康,而“单纯的自我满足”则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尽管人们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会感受到某种快乐感,在公交车上有个座位,显然属于后者。

  其实,中国两千年前就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已经形成了“全德保形”思想,意思是道德良好,可保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得更清晰:“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凡此种种,都是中国哲理“仁者寿”的理论支撑,所谓“仁者”,一定包含了德性上的宽宏和心境上的淡定,而这,恰恰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最欠缺的。

  其实,无论是不肯让座的年轻人,还是执意要争执出个事理的老人,换到对方的角度想想,比如年轻人想到自己的父母出行,一定希望遇到能让座的年轻人;老人想到,这个不肯让座的年轻人,一定是因为上班很累了……这样的换位思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对方,更是为了让自己心情舒畅,好德性是利他的,但更是最大的利己。我曾见过一个不肯坐年轻人让出座位的老人,她慈祥地对让座的年轻人说:你们还要上一天班,我回家就可以歇着了……一时间,整个车厢都弥漫着祥和温暖的正能量,我相信,即便过去很久,经历过那个现场的每个人回忆起当时,仍旧会是身心愉悦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