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苑广阔:景区门票如何突破“三年必涨”怪圈
//www.workercn.cn2014-09-19来源: 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国庆前夕,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9月18日中国新闻网)

  国内景区门票频繁涨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虽然每次门票涨价都会招致公众吐槽,但并不能阻碍票价最终的上调。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结果这道命令似乎成了景区涨价的理由,把每隔一两年一涨变成了每三年必涨。

  当公众发出“玩不起”的感叹时,涨价的景区似乎也是满腹委屈。在他们看来,物价在涨,景区工作人员工资要涨,景区设施要维修完善,景区本身也要升级,这都需要投入,即便有政府财政上的支持也不够,不涨价怎么办?

  景区投入增加,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这是否就能够成为票价一涨再涨的理由?先不说国内绝大多数景区具有的公益属性,理应允许公众以低廉甚至免费的门票观光游览,感受祖国河山,接受人文、历史的熏陶,就是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门票依赖”也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和健康发展。

  如何突破“三年必涨”的怪圈,其实就是在降低门票价格与平衡景区以及地方政府利益之间达成一个平衡。旅游活动由“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成,和景区门票对应的“游”,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恰恰把眼睛只盯着这一个要素,而忽视了其他五个要素,这才是地方政府和景区景点产生“门票依赖”的根源。

  如果地方政府采取景区门票低价甚至免票手段,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而树立地方品牌、升级经济体系、发展关联产业,最终创造的经济效益,获得的财政收入,何止原来售卖门票所得的十倍、百倍?

  拿出旅游业整个产业链条上赚取的一部分钱来补贴景区门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最终又获得更多财政收入,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引导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