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有微博称红会靠卖血1年获利39亿元。红会回应称,该说法严重失实。中国红十字会只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和表彰工作,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对于血液的采集、化验、保存和使用等工作均不由红十字会负责。(《法制日报》9月22日)
同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第三届慈展会上,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深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慈善透明指数同比提高2.3%,慈善会、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稳步提高,但红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透明指数则有所下降。
几年前的一篇“卖血获利”网络文章,时至今日还被“引经据典”的用来抹黑红会,而且居然再次获得网友大量转发,成为热门话题。屡屡“躺着也中枪”的红会,的确是相当冤枉,不断如祥林嫂般自我澄清也难以自证清白,更是令人郁闷。应当承认,公众在行使质疑权之前,当然有必要先搞清楚事实原委,在转发之前,也不妨先理性的检索求证一下相关信息的真伪,以免屡次三番的错怪无辜。不过,对于红会而言,之所以总是麻烦缠身,甚至遭遇“莫须有”罪名,恐怕也不能全怪公众的质疑太过感性和随意。
事实上,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红会的自我澄清,却始终难以自证清白,甚至还屡屡被原本与之无关的事件所拖累,很大程度上也与其自身因素有关,至少暴露了其在公信力方面存在的缺陷。这一点,其实也不难从最新发布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看出端倪,相比同比提高2.3%的中国慈善透明指数,红会的透明指数却有所下降,成了为数不多的拖后腿者。
可见,如果说“卖血获利”的确是有所冤枉的话,那么,红会的透明度欠佳,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按理来说,对于任何慈善机构而言,透明度不仅是其诚信度与公信力的重要指标,甚至是慈善机构的生命力所在。在这方面,国际红十字会其实给出了慈善机构的应有范式,即首先要建立起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而这一点正是通过确保机构的透明化运营来实现的。而所谓“透明”其实并非“看不见,摸不着”,具体而言,慈善机构必须明确的告知捐款者要做什么,怎么做了相关决定,在哪里向谁募款,每一笔款项又将如何使用,一份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常常多达数百页,可见其细化的程度。不仅如此,慈善机构的透明度,不能仅仅来自内部自觉,一个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同样是慈善机构长期保持其透明度的必要制度约束。
不难设想,假如红会能够保持信息的透明化,建立透明的捐款机制,使各项行动都对公众保持透明,并乐意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没有任何不可见人的隐蔽角落,当然也就无需担心各种无端的猜忌。如果红会入账的任何款项都有明确的来源,其开支也完全透明公开,面对“卖血获利”的质疑,其实完全可以保持淡定,而不会陷入“祥林嫂式”的公关危机中。
一言以蔽之,仅仅是回应“严重不实”,其实并不会让红会从此摆脱公关危机,唯有透明指数的提升,才能真正让红会重建公众信任,走出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