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赵欧仁:子女养老政府买单还需多方给力
//www.workercn.cn2014-10-14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据《现代快报》报道,南京有120多万老人,98%是居家养老,约需居家养老护理员4.3万人,而目前全市持证上岗的专(兼)职养老护理员只有3000人,养老护理员缺口达4万人!日前,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2014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上获悉,南京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其中,“家属照料型”模式让人感觉很新鲜,子女、儿媳在家照顾卧床不起的父母公婆,政府也可以给其发月工资。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迈入了老龄化时代,养老问题更是成为了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市民政局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居家养老服务,这种意识是值得称道的,其效果也对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然而,当笔者仔细了解了其中关于“家属照料型”模式的具体内容,却又对这一“看上去很美”的举措产生了担忧。据报道,该模式的覆盖人群主要是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老人,其子女儿媳如果愿意在家照顾他们,则每月可领取政府发给的300-400元的“补助工资”,这样“儿女不仅可以尽孝心,还可为自己增加一定的收入,实现失能老人家庭养老与解决子女家庭经济负担双受益的效果”。

  可以想见的是,这些贫困老人的子女大多数应该也是低收入人士。对于他们而言,一旦放弃了现有工作专职在家照顾老人,在目前物价水平下,这笔“补助工资”的诱惑力究竟有多大?如果仅靠这笔钱的话,恐怕一家人的生计都会出问题,又怎能指望子女能一心一意地照顾老人呢?到头来,其结果反而与民政部门推出这一举措的出发点背道而驰。此外,这一政策究竟会持续多久?一旦老人去世,这些脱离工作岗位相当一段时间的子女们如何顺利再就业,避免让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些都是需要民政部门给予解释的。

  当然,我们理解相关部门的困境,毕竟面对这么多需要照顾的老人,一旦提高补贴,那么财政上肯定也是困难的。因此,如何将钱花在刀刃上就应是我们仔细考量的重点,或许应考虑在提升补贴额度的基础上,缩小受益人群范围,以便做到真正的“雪中送炭”。

  说到底,养老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政府、家庭、社会力量在这一问题中究竟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引导民间力量的参与?这些都是需要国家更高级别的部门尽快做出顶层设计的。在此,我们也希望这一天能够早些到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