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月14日《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日记者在产粮大县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调查发现,投资上亿的小农水项目,当地政府宣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却未经使用就大面积报废。这项被指“干涸了民心”的摆设工程,竟能通过验收,而该县水利部门主管官员称此工程是“省里认可、造福于民的优良工程”。
水利工程历来被视为农业的命脉,针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低效等问题,2005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简称小农水)补助专项资金,2009年开始了国家实施的小农水建设,意在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真正解决农业“望天收”的被动局面。然而,这项工程的初衷并未因国家重视、资金到位就“水到渠成”,在商河的项目现场,是一片让农民失望的潦倒场面。很明显,小农水项目在商河是一个让国家损失、农民无益的失败工程。两头都损失,中间环节的问题值得认真梳理。虽然无法还原当年的具体建设情况,但把现场实况、村民使用感受,对照着当地水利部门的说法,却能发现三个明显的“截然相反”。
一说质量标准。村民希望看到“自家地头出水口接上软管就能轻松浇完地”,而事实上“就是不出水,建成后就报废”。商河县水务局副局长介绍,该县于2010年7月入选全国小农水重点县,总投资1.14亿元。县政府材料称,该项目按“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的标准设计和施工。项目实施后实现了“灌溉革命”,彻底解决了灌溉难,项目区农民年增收1000多万元,亩均增收250多元。
没让村民受益一天的工程,怎么得来的增收数字?更让人生疑的是,上亿投资资金用在哪儿了?按照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工程师的分析,商河的情况是“偷工减料导致井深不够、成井工艺不合乎要求、机泵配套不合理、管道材质低劣等造成的”。
二说验收。资料显示,2011年8月山东省财政厅、水利厅对商河项目进行了考评验收,结论是“所有工程运行良好,均达到设计要求”,确定为优秀等次,予以通报表扬,并对该县加大资金补助力度。《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第28条规定,竣工验收应当在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并满足一定运行条件后1年内进行。该项目果真正常运行过1年吗?验收前实地调查过吗?
三说补救。就出现的问题,商河多位村民曾多次向县乡两级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反映,要求进行维修和改造,但一直没人理会。商河县水务局副局长则表示,“没发现、也没听说项目区工程有质量问题”,山东省水利厅农水处工作人员也表示“没接到过商河小农水质量问题的反映”。
投入上亿资金换来零收益,出问题的一定不止一个环节,板子打在谁身上要等有关部门查实。但就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监督管理责任主体而言,山东省水利厅和财政厅是明确的两个验收方,辖区内出现了此类弄虚作假的“坑人”项目,却能通过验收,他们难辞其咎。(王心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