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3日,一份河南省工商局下发的《关于迅速贯彻落实省财政厅专项督导省工商局罚没收入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在网上热传。该通知中提及,要全员上阵、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确保11月底前完成年度罚没收入任务。随后,有媒体向河南工商系统内部人士求证,确认了这份文件的真实性。(10月14日《京华时报》)
这年代,但凡有点“媒商”的行政部门,估计也不会把罚款指标的心思,白纸黑字地镶进通知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河南工商部门显得很实诚,在骂声一片的舆情中,别有一种“萌萌哒”的质朴与认真。给行政罚款下指标,这事儿无须复杂的是非判断。但这些年来,有些诘责,仔细推敲,其实也未必在点子上:譬如有人说这是法治社会的耻辱。这纯属欲加之罪,人家不是抢钱,所有罚没行为,其实多是有法可依。譬如有人说这是什么“数字迷恋”。这话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财税收入,谁不想数字好看一些?应征必征、应收必收,这是通识,亦是底线,何错之有?譬如有人说这是“以罚养俸”。这更是诛心之论,罚多罚少,大不了影响奖金,薪资关系是不会与罚款直接挂钩的,地方部门还没有蠢笨到这个地步。
不过,常理常情来说,罚款靠突击,行政执法就很可怕。好好的罚款,竟然还能定出指标、列出预算,这种拍案惊奇,不仅令人哑然,更令人愤然。只是,罚款指标背后的真问题究竟是什么呢?透视“罚款指标”的维度很多,但我们可能恰恰忽略了一点:当GDP膜拜超越罚没政绩的时候,权力偏好不是罚款,而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罚比罚要恶劣得多。譬如环境污染问题,前几日雾霾蔽日,不少地方环保局局长异口同声喟叹:管不了雾霾。为什么管不了?东部沿海某省一位环保局局长坦白明了地说,只要市(县)主要领导“不点头”,像“三高”企业这样的污染源,环保局管不了、治不了、关不了。当然,今天还可以加一句,“罚不了”。
罚款指标背后的真问题究竟是什么?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语境下,其实并不是滥罚乱罚的问题,而是当罚不罚、放浑水养恶鱼。因此,比之于突击罚款,平日里失明失语更恶劣。这才是很多本该早就解决的问题、活生生拖延成所谓“历史问题”的根源之一。罚款指标固然要骂,亟待顺藤摸瓜的,是懒政、放纵之下的行政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