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月28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了杭州市人大财经委关于2014年部门决算重点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杭州市城管委只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拿来做决算,去年一年垃圾分类花费如此之大的经费,仅仅买垃圾袋就花费8000多万元,为何未在决算中见到?”审查专家提问。(10月29日《今日早报》)
恐怕很少有人想到,一个城市一年买垃圾袋竟然需要花8000多万元,在许多人看来,这不是讲故事嘛。虽然涉及城市管理,再小的东西都可能变得无限大,但无论怎样,审查专家发现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这种求真顶真较真的精神,值得点个赞。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财政预决算制度,正体现了这一点。通俗地讲,所谓预算就是用钱之前要汇报,所谓决算就是钱用完了要汇报。而所谓公共财政,不仅指向资金用途必须符合公共利益,而且包括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公开透明,接受公共监督。人们已经看到,这几年财政收入逐年提高;人们同样看到,这几年公共财政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预决算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坚持。具体到城市垃圾袋,不要说一年花8000多万元,即便没有这么多,也应说得明明白白。
正如审查专家所问,“仅仅买垃圾袋就花费8000多万元,为何未在决算中见到?”这么大一笔支出,竟然被一笔带过,显然不符合公共财政的本质,不符合决算审查的本意。而且,8000多万元买垃圾袋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也容易带来其他各种想象。比如有人就问,这笔钱合理吗,这里面有故事吗?甚至有人问得更具体,花这么多钱买垃圾袋,有没有权力寻租的可能?最起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符不符合勤俭节约的精神?
当然,这只是人们的怀疑和想象,这笔钱也许花得有道理,花得没问题。可问题是,既然有道理、没问题,为什么要藏藏掖掖呢?选择性公开,没道理失踪,这样的“缺席”让人浮想联翩。这也是人们一直感慨的,该履行的程序不履行,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留下的自然是怀疑和想象的空间,造成的是公信力的流失和损伤。
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垃圾袋只是一个小玩意,垃圾袋支出只是一个小事情。可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告诉我们,小支出也可能隐藏大腐败,更重要的是小支出也有大关注,这提醒我们小支出也要大公开。所以,8000多万元买垃圾袋,还是别留下想象空间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