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南 平:暗访遭“剧透”,谁该被追责?
//www.workercn.cn2015-01-06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昨天,一则《哈尔滨一城管局发暗访组员照片》的新闻引发热议:4日,哈尔滨西客站城管部门微信公号推送了一则通知,内容是前来该市检查相关工作的13人团队照片,并附上编号,要求执法队员一旦发现,第一时间向各中队长汇报。对此,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通知信息由内部相互转发而来,并不对外,目前正在追查网上被公开的原因。(1月5日南方都市报)

  这则新闻,可浓缩为一句话:“暗访组来了,大伙儿注意!”至于暗访组是哪些人、长什么样,请看图片,“一旦发现,立即汇报!”这口气、这做法,怎么看都像影视剧里“鬼子进了村,乡亲们要当心”的剧情。似这般被剧透的“暗访”,接下来会是什么结果不难想见。需要追问的倒是,谁该对这起“被剧透的暗访”负责,是“泄密者”吗?

  顾名思义,“暗访”就是暗中查访。之所以要“暗”,就是要在被访者不知道、未准备的情况下,察实情、看真相、获取原生态的现场信息。一旦不“暗”,就成了“摆拍”,效果也就大打折扣。遗憾的是,近年来,“暗访”遭剧透的剧情却频频上演。在不少地方,来暗访者还未动身,受访单位或部门就已经广发通知,要求“认真迎查,接受大考”。于是乎,平时乱哄哄的街道突然干净了,上班开小差的场景突然消失了,对老百姓开放的服务窗口突然变得便捷、热情了……如此场景,暗访者、受访者皆大欢喜。至于暗访者走了以后会怎样,这个你懂的。如此“暗访”,正如网友所说只是“认真演戏,联手作秀,劳民伤财,于事无补”。

  “暗访不暗”,暗访者首先难辞其咎。既是“暗访”,何以会频遭剧透?如此不严肃的“暗访”,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各类检查、评比满天飞的情况下,不少“暗访”本身就未必具有足够的合法性、正当性。而在不少地方,“暗访不暗”也反映了常态化监管、科学化评估的不足,以至于管理部门每每要在某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才动用“暗访”在形式上实现监管和评估的目的。对“暗访不暗”,受访者当然更是难脱干系。试问,如果这些单位或部门把功夫用在平时,何需临时抱佛脚、挖空心思去搞“小动作”?那些依靠“非常手段”获取的好评、荣誉,其实际意义往往十分有限甚而会有负面效果。对这样弄虚作假的做法,上级部门理应有个明确的态度和说法。

  形式主义是一大社会公害,也是“反四风”利剑所指的一大顽疾。在很大程度上,“暗访不暗”也可归入形式主义之列,对此人民群众早已深受其害、诟病多多。要刹住这种歪风,既需要正本清源、简政放权,清理和精简过多过滥的评比、达标活动,也需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常态化管理,避免“刮风式监管”、“运动式评估”。对那些弄虚作假应对“暗访”者,管理部门更应该态度鲜明地予以查处。在本新闻中,哈市城管部门在事发后不仅不能自省自纠,并且还要“追查网上被公开的原因”,实在是打错了板子、追错了方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