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新华每日电讯:不避敏感话题更显两会开放透明和自信
易艳刚
//www.workercn.cn2015-03-05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如果有关各方都能以公开的方式对话沟通,每个人都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必将大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改善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不但不会削弱还会强化执政基础

  “39名全国人大代表因涉嫌违法违纪辞职或被罢免,是否说明代表选举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外界认为中国的反腐工作只是在治标而已,反腐制度建立工作将如何进一步推进?”“为什么财政部能如此随意地调整燃油税,全国人大是不是没有尽到职责?”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堪称硝烟弥漫,62岁的发言人傅莹面对中外记者抛出的敏感问题,一一从容作答。

  大会新闻发布会成为每年全国两会初期最精彩的看点,不仅是因为傅莹、吕新华等“老江湖”个人魅力不凡,更是因为很多敏感话题都能在这个特殊场合“脱敏”。前两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以“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反腐败大家都很任性”等精彩表述回应多个敏感问题,同样赢得了一片赞声。全国两会不回避敏感问题,是开放、透明和自信的体现。

  全国两会是“新闻盛宴”,很多重磅信息都是从两会会场传出的。报道两会的中外记者会直截了当地抛出一些敏感问题,其中通常还包括某些平时讳莫如深的名字和问题;大会新闻发言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则不会用“目前还不清楚”“无可奉告”“正在调查中”等外交辞令“打太极”,相反,他们有可能主动将全国两会当作一个用权威消息以正视听的窗口。

  让敏感问题“脱敏”,能拿到台面公开讨论,有助于增进社会共识。有媒体统计发现,近10年来全国两会的提问重点正逐渐转向改革、反腐等敏感议题,提出尖锐问题也不再是境外媒体的“特权”。这个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公众对全国两会的期待有了变化,人们希望能进一步开放透明,促进社会共识,寻求“解题方法”。全国两会不回避敏感话题,正是对民众新期待的积极回应。

  事无不可对人言,“敏感”其实都是相对的。事实已反复证明,信息不透明会显著增加社会成本,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更会让各种小道消息和谣言像病毒一样四处蔓延。从结果来看,与其让谣言和猜测在舆论场风生水起,倒不如将真相暴晒在阳光下,这样更有助于人民团结、社会稳定。

  纵览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无论是新闻发言人还是代表委员,在谈论敏感话题时都比以往更加从容、自信了。比如,傅莹在回答路透社记者关于军费增长的尖锐提问时,以几句轻松的调侃活跃了现场气氛;再比如,被凤凰卫视记者问及香港和内地关系的问题时,傅莹则以热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灵活应对。为傅莹“撑腰”的,是今日中国更自信、更开放的总体环境以及民主政治的进步。

  “壅蔽于言者,祸乱之萌。”全国两会是共商国是的平台,如果在这个平台上不能畅所欲言,对那些所谓的“敏感问题”绕着走,信息上传下达的通道就淤塞了。而事实上,如果有关各方都能以公开的方式对话沟通,每个人都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必将大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改善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不但不会削弱还会强化执政基础。

  当然,敢碰敏感问题的不应该只是报道两会的记者,善于直面敏感问题的也不应只是新闻发言人和个别官员,捅破敏感问题“窗户纸”也不应只在每年全国两会这几天。随着改革向深水区推进,未来会有更多的敏感问题出现,把它们摆在桌面上进行心平气和地讨论,甚至面红耳赤地争辩,这才是现代民主社会应有的常态。让更多公共话题“脱敏”,公众有这样的期盼,公权力也应有这样的自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