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简政放权时,李克强总理指出,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发言中,李克强总理亲自加入的“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的表述引发代表委员热烈掌声,成为整个报告的一大亮点。
十八大以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官方与民间的相关讨论十分热烈。“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的言论一出,立刻为人热议。这句话,深入浅出地直指政治伦理的根本:现代政府,权限之外一律收缩手脚,职责之内倾尽全力。政府对待权力愈发审慎的积极信号由此传递。
权力有所不为,针对政府长期对市场和社会干预过多的问题,近年来“简政放权”改革可谓大刀阔斧推进。权力有所作为,法律赋予的职责之内,公共利益需要之处,政府当仁不让,没有推词,一切努力是为了人民满意。权力管束的范围收缩,为社会市场留出自主空间,但权力担负起的任务变得更多、更琐碎,甚至更加“吃力不讨好”。
靠什么让权力“不可任性”?长期以来,有一种认识根深蒂固:政府没有制定条条框框的地方,不敢叫人放心,可能会出乱子。简政放权了,是不是市场就会乱,社会就失序?从我们的改革经验看,不是这样,尊重各行业、各领域的自身规律,留足自主发展的空间,往往就看到更大的活力。权力放手,集中能量维护法律秩序,做好服务管理,这是其角色定位。认清了定位,市场、社会就要反过来给政府制定条条框框,各行各业监督行政,“索取”公共服务,权力成为召之即来的奴仆。
近年来,与乱作为、以权谋私等“常规”腐败方式相比,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懒政”现象引起更多关注,在反腐风暴中,“不作为”的官员也成为被严厉整治的对象,很大程度上匡正了人们对权力的认识。无论是大力推行简政放权,还是坚决惩治“为官不为”,都是围绕着政府既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又有不能随意插手市场和社会事务的边界这一基本原则,政府的“必为”与“不可为”,两者缺一不可,权力才能规规矩矩。
以前社会强调约束权力,现在还要强调激励权力,以法律为界,为所当为,不遗余力,这是我们需要的现代政府。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明确了法律对权力约束的关键作用。被政府管束的思维注定渐行渐远,政府听候差遣,随时出现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将成为现代治理的常态。
何 龙:记者频频挨打反映社会戾气的嚣张 2011-11-30 |
大 林:“行大道”才能行得远 2013-03-19 |
何足道:以硬规则打造民众满意的政府 2013-03-29 |
刘洪波:职业资格认证当以法为据 2014-06-27 |
王德华:中俄合作不受外部因素影响的含义 2014-10-14 |
尹 亮:“李式外交”彰显大国总理的务实为... 2014-12-16 |
国 平:民本情怀托举光明前景 2015-03-05 |
治庸治懒从“强调”上升为国家意志 2015-03-06 |
新京报:从根本上遏制权力的“任性” 2015-03-06 |
刘雪松:减法,加法与乘法 2015-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