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代的中国城里人,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三代以内,几乎家家都跟农村有扯不断的联系:或自己来自农村,或有农村亲戚。而自己能到城里,变成城里人,又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教育的通道。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也不例外,一说起农村教育公平的话题,便能瞬间成为热点,因为大家都感同身受。
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记者会,回答了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谈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他认为,中国教育的公平问题其实首先是城乡教育的公平问题,其次才是城市里面的教育公平问题。
丝毫不令人意外,在3月10日的政协小组会议上,这个问题就已经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尚旭发出感概:农村孩子进城路,为什么越走越窄?他发现,“农村的教育质量和城市的简直没法比。农村偏远地区考上大学的人数与城市的相比,在急剧下降。”
高考是农村孩子唯一相对公平的机会,为了弥补与城市孩子差距,农村孩子只能玩命。跟王尚旭教授同一小组的崔永元以自己采访过的衡水中学为例,说学校的纪律比军营还严:严格规定各项动作时间,比如大厕3分钟,小厕1分钟。为了节约时间,保证上课不迟到,有学生和衣而睡整整3年。小崔说,“教育学者看了痛心疾首,这样能培养出人才来吗?”
能够站在衡水中学这样的学校里面,已经算是半只脚踏入了成功的门槛,更多的孩子则压根没有这种“玩命”的机会,薄弱的农村基础教育,支撑不了他们的梦想。貌似公平的高考,在基础教育这个层面上,使得农村孩子一出生,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王尚旭记得,自己高中毕业后,就有两名班主任被调到城里好的学校教书。薄弱的农村教育,留不下好的教师。
俞敏洪来自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凤凰男”。母亲养过猪、办过厂,帮儿子的补习老师当奶娘,才找到一位好补习老师,使两次高考落榜的俞敏洪顺利考上大学。讲到农村教育质量问题,他最有切身体会,开出的药方也相对靠谱。他建议,在薪酬上,让农村老师比城市老师高出20%—30%,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优秀师资。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建议,然而也许简单粗暴是最有效的。
基础教育投入,最重要的不是硬件投入,而是优秀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留下一个好老师,顶得上建设一所好学校。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基础设施差,生活水平低,号召这些地方的农村教师,以艰苦奋斗和自我奉献精神坚守岗位,当然是可以的,但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农村教师他们觉得坚持是有价值的,才能真正稳定这个队伍,其中就包括提高收入水平。
农村教师能够留下来,减少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还涉及到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纵向流动”:第一次是“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第二次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说到底,这两次都与教育公平息息相关。
农村劳动人口从数量上,占据了中国劳动人口的绝大多数。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推动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使农村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程中,将会彻底释放整个中国的人口红利,这时的劳动人口,将不仅仅拥有数量优势,还将成为人才高地,更多的俞敏洪、王尚旭才能不断涌现。
反之,庞大的农村人口,如果只有横向地四处寻找打工机会的流动,而没有改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纵向流动,将会造成严重社会不公,导致社会失衡,更多俞敏洪、王尚旭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不患寡而患不均。教育公平涉及起点公平、机会均等。没有全体民众的整体板块式向上发展,而只有部分人的珠峰式拔尖,就会遇到发展中国家向上攀爬的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拉美化陷阱”,这一幕在拉美国家曾经多次上演,一度接近发达国家的墨西哥、阿根廷,因为没能处理好社会公平问题,甚至倒退到不发达行列。所以,农村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的未来。
王石川:北大“校推生”,农村孩子机会几何? 2011-06-21 |
乾 羽:让学子重拾“知识改变命运”信念 2011-08-08 |
乾 羽:让学子重拾“知识改变命运”信念 2011-08-08 |
吉 文:农村孩子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 2013-05-17 |
杨 丽:让农村孩子有希望是公平起点 2013-05-17 |
娄士强:“农村孩子弃考”不只是教育问题 2013-06-08 |
赵连军:让农村孩子看得见缤纷未来 2014-08-19 |
佟 彤:为农村教师涨工资促教育公平 2015-03-12 |
农民日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让农村孩子上好学 2009-12-28 |
关注农村孩子的“大学困境” 2009-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