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点提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后,中央全面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个文件。人民日报立即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标题意味深长地点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凸显”。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国人都记住了习近平这段诗一般的语言,其实他还指出过,生态文明“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当初,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执政追求目标之一,彰显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而这一次的文件,更将生态目标具体化、制度化,特别是健全政绩考核,完善责任追究,更制定了公众参与制度,扩大信息公开,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有关组织可提起公益诉讼——这是生态保护的基础性制度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极具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来得正是时候,彰显了决策层对生态文明建设坚不可摧的决心和信心。
生态环境的好坏,可以普惠大众,也可以普“坏”大众,生态环境的恶化,百姓有最直接的感受,危及子孙,极易招致民怨。治理环境污染已成公众最为关注的话题。我们喝的水是否安全,呼吸的空气是否干净,家园是否绿树成荫,关系到每一个百姓的切身利益。意义之重大,已经不容置疑,关键是要从口头环保落到实处,特别是从制度上调动各级政府的行政资源,重拳治理环境污染,彻底扭转生态下滑趋势,已成中国最大的政治责任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意见中,对官员生态责任的追究。而这份责任追究,要建立在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上。
一方面,摸清和亮出环境家底,公开污染程度与范围,厘清环保责任界限与具体目标,才能引起政府与公众对污染的高度警觉与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强制性的信息公开制度,能让我们清楚看到是哪些地方、哪些企业在污染中国,也才便于追究责任。唯其如此,才能向那些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尚存疑虑甚至抵触的官员和企业不断敲响警钟,同时引入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形成社会共识:转不转方式,调不调结构,关系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人民的健康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民族前途命运,政府责任重于泰山,绝不能向任何人、任何企业网开一面。有谁胆敢碰触底线,就要付出丢掉乌纱甚至触犯法网的代价。
这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有望成为行之有效、具备可操作性的逼退环境污染的制度杀手锏,或将成为还我“美丽中国”的重大转折和关键节点。
清风朗月,碧水蓝天,或将不再是国人的奢望……
新华网:20年为何刹不住豪华办公楼歪风? 2008-12-25 |
法制日报:环保利益为何难敌地方利益 2009-06-19 |
法制日报:环保利益为何难敌地方利益 2009-06-19 |
新华网:20年为何刹不住豪华办公楼歪风? 2008-12-25 |
话外音 2014-05-14 |
吴杭民:环保法执行的杀手锏是钳住乌纱 2015-03-17 |
吴杭民:当环保与“乌纱帽”挂钩 2015-03-17 |
人民网:欣闻阜阳“白宫”主人被带走! 2009-01-10 |
绝不留情 2008-10-14 |
绝不留情 2008-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