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从严约束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就深入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问题,江西省对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申和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不得以“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形式搞团团伙伙、相互关照。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得以“老板”“老大”等称呼领导干部。(5月20日《江西日报》)
不得称呼上级领导为“老板”“老大”,江西的规定不是首例。至少在去年,广东省纪委就出台过类似的禁令,它表明日益增多的地方看到了官场庸俗称呼的存在。这的确是无法想象的一幕:假如某天你到政府机关去办事,邂逅的却全是相互称呼“哥们”“兄弟”的工作人员。又或者,在某单位严肃的例会上,下级对领导口口声声称呼“老板”与“老大”。庸俗化的称呼,衍生出的不免是庸俗化的行政气质。事实上,此种庸俗称呼早已不止在官场,它甚至蔓延到了高校。
如何来看待出现在多地的“禁称”通知?简单否定,认为一纸通知远不能让庸俗称呼消失,在我看来是不客观的——所谓善,总是以蜗牛的速度前进的,制度构建也不例外。如果说官场中的庸俗称呼不是一日所形成,那么希冀一纸通知就让其消失,难免过犹不及。无论如何,“禁称”通知都是一种良性信号的传递。正因为如此,审视“禁称”通知,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官场庸俗化称呼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生态与逻辑?长远而言,又如何保证“禁称”通知能够自觉执行?
官场庸俗称呼的出现,缘由多多。表层视之,它就是种一拍即合的默契。一些官员本身就向往着“老板”“老大”等称呼,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下级更是刻意迎合领导的这种爱好,庸俗化的官场称呼就由此流行。深层审视,当“老板”“老大”的称呼在泛滥,它对应的其实不过是官员日常的“老大”与“老板”作风。当官员越来越像“老大”与“老板”,当本应严肃活泼的同事关系不复存在,那么出现彼此间的“兄弟”称呼,亦属理所当然,这正是庸俗官场称呼发生的逻辑。
进一步说,为什么一些官员会被下属称呼为“老大”与“老板”?穷根究底,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过多的权力,以及对公共资源的支配能力。过度集中的权力和社会支配能力,衍生出江湖式称谓实在不足为奇。同样的,伴随着领导与下属内在关系的扭曲,一个单位内整体的庸俗乃至违纪违法风气也就无法避免.权力市井化带来的结果,就必然会是权力边界与工作原则的被破坏,类似结果或许不会立刻凸显,但值得深深警惕。
当越来越多的地方禁称领导为“老板”,这反证官场庸俗化称呼的流行,绝非偶发,相反,它有着足够强大的生命力,此时,地方性的禁令有必要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定。如果国家能够出台强制性的“禁称”要求,当会对地方庸俗的官场风气起到部分纠偏作用。与此同时,最重要的事情,仍然是加快行政体制的改革,让官员的权力被限制,让依法行政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兑现,如此,官员才无法成为现实意义上的“老板”和“老大”。两者需要同步而行,后者尤显迫切。
滕朝阳:官员自我限权的进步与局限 2010-07-14 |
南方日报:乱用“诽谤罪”不仅是法律问题 2010-08-13 |
李振忠: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伸手”的机会 2010-11-10 |
一语惊人 2012-05-07 |
王 聃:瞒报是“权力环保模式”的必然结果 2013-01-07 |
法制日报:莫让“湘潭神男”重蹈覆辙 2013-03-25 |
吴杭民:莫让“湘潭神男”重蹈覆辙 2013-03-25 |
王 聃:幼稚园大学里的“恋爱登记制” 2013-03-26 |
一周看点(第228期) 2014-05-16 |
何 勇:“新东北的老问题”到底卡在哪 2014-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