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孔子六十多岁的时候,周游列国来到了楚地。楚国的叶公问孔子弟子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语塞不能答。归来告孔子,孔子说,你怎么不这么告诉人家,“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专心致志,连吃饭都忘了;时时感到快乐,忘记了有忧愁这回事;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老了。这是为数不多的“夫子自道”。
在骨感和残酷的现实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似乎只是圣贤才有的气象,常人难以企及。然而,仔细想想,却也有一大批。笔者一岁未满的宝宝,每天都要去小区公园里和一些素不相识的小伙伴们玩耍,几个简单的动作和交流,就可以让这些宝宝们乐不可支,欢呼雀跃许久。常常有宝宝们带一些玩具来,互相交换着玩,简简单单的几个玩具,就可以摆弄上一两个小时。这后者,不正是发愤忘食,而前者,不正是乐以忘忧。
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放学早,夏天早早地吃过晚饭后,相邻几个单元的一些小男孩、小女孩总是把小凳子、小自行车都搬出来,到楼前空地上结伴玩耍。其专注几近于发愤,其融融也近乎忘忧。
然而,更大一点的孩子,这种快乐和专注似乎越来越稀缺。在应试教育压力之下,作业本越来越厚,兴趣班越报越多,快乐和成就感却越来越小。初中忙中考,高中忙着考大学,大学又想着考研,考研完了,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和学校里很不一样。工作以后,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愿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的状态下,乐又何来?
现在很多人怀念童年,甚至羡慕童年,很大的一个原因恐怕在于,我们太多的人已经失去了童年的专注度、好奇心以及“乐以忘忧”的那种独特精神气质。
曾经有一位世界闻名的历史学家,回到国内和几位故交研讨时,谈论热烈过了饭点,助手们过来劝吃饭,老学者正色答道:“是吃饭重要啊,还是学问重要?”正是老学者的这种态度,成就了他等身的著作,当然也成就了他一生的“乐以忘忧”。
孩子们的童心,包括他们的好奇、专注、诚实、乐观,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时代发展、世界进步的保障。永葆赤子之心,人类就会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创造力,不断在创新中书写人类传奇的未来。“六一”儿童节,祝天底下所有的儿童都能永葆童心,快乐无忧,也祝所有的人都能像夫子一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丧家狗与男一号 2010-02-01 |
检察日报:关于孔子 关于爱情 2009-07-08 |
北京日报:理直气壮地宣扬一种精神很难吗? 2010-01-22 |
郭宇宽:身价没4000万别来见我? 2011-04-06 |
杨于泽:食品工业中膨胀的“人所不欲” 2012-12-20 |
民生视点:中国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2013-07-07 |
中国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2013-07-07 |
师生之间应互祝快乐 2013-09-27 |
红网:孔夫子,曾轶可喊你听歌! 2009-07-31 |
楼宇烈: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 2015-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