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别把低俗粗鄙当成个性风趣
//www.workercn.cn2015-06-04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召开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会上,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的网络低俗粗鄙语言的报告显示,“尼玛”、“屌丝”和“逗比”位列前三。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表示,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不是防民之口,而是为我所用,改变堵的办法,用疏的措施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空间。(6月3日《新京报》)
如果说“点赞”“蛮拼的”“正能量”这样的网络语言的出现,带来了清新活泼,那么“尼玛”“屌丝”“逗比”等网络语言的走红,则破坏了文字美感,拉低了文化品位。特别是当这些网络语言出现在网络上,而自己的孩子就在旁边,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童心追问时,简直无法回答,恨不得把这些网络语言“一脚踢开去”。
以“尼玛”、“屌丝”和“逗比”等为代表的网络语言的低俗化和粗鄙化,侵害了汉语言的纯洁性,体现着一种庸俗流行主义。在一些人看来,网络是轻松的风趣的,是反主流反权威的,而要想在网络上混得风生水起,就要脱去现实的外衣,讲话更加大胆直接甚至出位一点。不客气地讲,这是一种典型的把低俗粗鄙当成个性风趣,是“庸俗至死”。
网络语言的低俗化和粗鄙化,体现着一种低智投机主义。在有些人看来,一些网络语言固然格调不雅,但有着庞大的粉丝群,对这些网络语言采取“拿来主义”,能够很好地迎合潮流、吸引眼球。反之,如果不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就会“少人关心少人问”,甚至会被视为不解风情、封闭保守,从而错失“粉丝经济”。投机取巧之下,不想创新,不会创新,于是错把出位当出路,错把出轨当出头。
低俗不是个性,粗鄙不是风趣,网络语言应该是轻松的活泼的,但不能是低俗的粗鄙的,不能把低俗粗鄙当成个性风趣。
编辑:曹茂竹
中国青年报:以新闻专业主义监督媒体 2009-11-13 |
新华网:互联网大国更要成网络文明大国 2009-01-16 |
洪信良:恶搞古文,可敬与可笑的一步之差 2010-08-02 |
新华网:互联网大国更要成网络文明大国 2009-01-16 |
鲁 平:维护汉语健康人人有责 2014-05-22 |
高 昌:网络语的正与邪 2014-12-25 |
许苗苗:“标题党”的语言暴力 2015-01-23 |
新华每日电讯:毫无禁忌的表达只能对着树洞 2015-04-08 |
四川在线:“烂片”《熊猫大侠》的火爆说明... 2009-11-30 |
千龙网:屏蔽网络热词不如先管住垃圾短信 2010-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