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6日,记者来到这家位于杭州绍兴路上的华润万家VanGo便利店,发现虽然是一次“无人超市”的实验,仍有不少市民早早赶来尝鲜。有人喜欢,有人提出建议。7日,实验“发起人”蚂蚁金服方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实验,杭州店的付款率达到82%。据称,此模式有望在国内真正被应用。(6月8日《钱江晚报》)
无人超市究竟考验的是诚信还是人性?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得清。有人规矩购物,有人“巧取豪夺”,在不监控、不追责的语境下,就像故意丢一堆金子,考验有隐身术的民众还会不会路不拾遗。82%的付款率,确实也不算低。在一盆鲜花、几个鸡蛋都会争得头破血流的今天,乐观地显影出整个社会的价值成色,起码说明大部分人,还是以诚意呵护了这种“道德测试”。舆论实在没必要、亦不应该口诛笔伐,扣上各种欲加之罪。
作为商业业态的“无人超市”,应该不会把自己打扮成福利洼地的样子。这就像“无人监考”一样,并不应该当真是什么监管方式都一并取消,不过是把有形的监考老师换为电子监控,在宏观管理为主的前提下,为道德生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理,“无人超市”如果是“样样两元、每样两元”的小商品,可能付款率会很高;而一旦商品价值飙涨,名烟名酒、金银珠玉,还要求消费者“坐怀不乱”,这无异于“残忍的考验”。至于连监控与究责都不要了,这就等于放任人性中的天使与魔鬼肉搏——战况如何,又能说明什么?
“无人超市”这回事,悖逆之处不在于商业炒作,而在于以下几个层面:一则,商业信用是建立在契约规范之上,并不是寄托在乌托邦式的道德自律之间。这种信用测试,与商业诚信并非一回事。真正的诚信,拷问的是规则的恪守,而不是高蹈的人性斗争。二则,这种“无人超市”,显然不具有可复制性,在实践层面缺乏现实价值。不妨设想一下,设若把这样的超市开在市场机制成熟的国家,它们一定会超越“82%的付款率”?譬如中国式哄抢,其实从来就不是中国式问题。人性层面的善恶美丑,古今中外,一样繁复多元。更蹊跷的是,既然是诚信测试,说好了只是“试验”,也说好了“可以不付钱”——却又在事后透露出“有三位女性现场拿走了价值昂贵的货物,而没有付钱;还有人往返好几次,拿走数袋价值不菲的烟酒,并只支付了十元钱”——这算是守株待兔、挖坑等跳?以不道德的面目,测试民众的道德,与诚信何干?
还有个细节,据说周六晚上11点后,有一位外国顾客特意赶了过来。原来他发现白天自己在这个“无人超市”少付了5元钱,所以深夜回到超市坚持要把钱补上。可见,新鲜的“无人超市”,执行中出现的“误差”,恐怕也不能全部折现到道德诚信的头上。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熟人社会的诚信,是面子使然;陌生人社会的诚信,是规则兜底——只有弄清这个逻辑,市场机制下的征信,才不至于异化为折磨人性的考卷。你在“无人超市”里看到了什么?也许,都与我们期待的现代诚信无关。
话题圆桌:商家应遵循市场经营规则 2011-04-15 |
薛世君:要变“踢皮球”为“接皮球” 2011-04-21 |
张 健:对待堕落的超市,监管不能手软 2011-07-11 |
木须虫:谁把“洋品牌”惯成了“坏孩子” 2011-08-03 |
李光金:高端超市何以“高级黑” 2013-03-14 |
蔡 辉:半杯酸奶考验诚信社会 2013-04-02 |
魏 青:要“人情”不要“人情消费” 2014-01-21 |
钱夙伟:“雷锋超市”是激活志愿服务的制度... 2014-04-08 |
佟 彤:钓鱼执法无异于社会教唆 2014-07-24 |
亏损诚信 2014-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