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经公安机关调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4名儿童系服农药中毒死亡。4名死亡儿童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5岁,系兄妹关系。据介绍,儿童的母亲因家庭纠纷,于2014年3月外出,至今去向不明。父亲张方其今年3月外出打工,至今联系不上。(据新华社电)
又是一起人伦悲剧。2012年11月16日,5名男童被发现死于毕节城区一处垃圾箱内,其中4人都是留守儿童。事件发生之后,全国上下曾对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展开一场大讨论,毕节当地政府也通过媒体公开道歉、反省。3年过去了,同样是在毕节,4名留守儿童再次用自己的生命反衬了这份反思,恐怕还不足以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具体而言,他们为何会农药中毒还有待公安机关的调查。但有媒体报道,这四名留守儿童平时食宿自理,显然没有得到父母的良好照料。这种生活状态,给他们的精神和身体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当地曾作过一次全面的统计,毕节全市有18万名外出打工人员,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有16万名,占到了适龄入学儿童的10.6%。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照料,没有父母在身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毕节也只是很多欠发达地区的一个缩影。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当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共14458万余人,其中近六分之一是农村留守儿童。
客观来看,留守儿童现象是一个综合问题,涉及社会发展、生活观念、人口结构等多个方面。长盛不衰的农民工进城潮,既可看作是他们追求自身更大发展的自愿之举,又可看作是地区发展不均的被动选择。父母进城打工,不过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们何尝不知道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是不幸的,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寻找致富机会和孩子幸福成长之间,很多人选择前者,实在不该被苛责。何况,如将孩子带在身边一块进城,既增添了开支,也在上学、医保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户籍门槛。父母出门工作了,这些孩子只不过是换一个地方“留守”罢了。
宏观层面上的种种遗留问题以及社会转型的成本,最不应该由缺乏自保能力的未成年人来独自承担。给那些力不能及的家庭伸以援手,这是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民政部门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还有基层村居对留守儿童的关照,乃至各种慈善组织的及时介入……无论哪一方面率先出手,都有可能避免这些留守儿童走入险境。
关注留守儿童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自从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就一直存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也早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许多地方出台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织起一张张保护网。一些关爱儿童的社会组织也适时、适度介入,与政府一道做好留守儿童照护工作。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疏漏与不周,有待提高。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皆如此。
沈阳晚报:5名儿童不幸溺亡的反思 2010-02-25 |
沈阳晚报:5名儿童不幸溺亡的反思 2010-02-25 |
人民时评:让校园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2010-03-31 |
人民时评:让校园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2010-03-31 |
新华网:五个孩子溺水悲剧说明了什么 2010-02-25 |
中工时评:毕节事件折射留守儿童之困 2012-11-24 |
民生视点:谁该为15万流浪儿童负责? 2012-11-25 |
谁该为15万流浪儿童负责? 2012-11-25 |
新华时评:儿童溺亡悲剧让我们反思什么 2010-02-25 |
新华时评:儿童溺亡悲剧让我们反思什么 2010-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