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冯海宁:医托“组团忽悠”谁该反思
//www.workercn.cn2015-07-07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记者在北京西站暗访时发现,很多医托在这里“组团忽悠”来京就医的患者。他们自制车站工作证、身穿蓝色制服,组团形成连环骗局,骗外地来京就医者到一家名为“百德堂”的中医诊所就诊。据悉,每个被骗的患者消费1万元,医托就能拿走7000元。

  医托并不是新鲜话题,新鲜的是常年盘踞在北京西站的医托竟多达60人,而且他们从外地患者“救命钱”中拿走的提成比例惊人。显然,医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看病成本,也浪费了时间,甚至耽搁了病情,性质极为恶劣。

  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医托盘踞在北京西站出站口已近20年,为何不见重拳打击?虽说北京西站人流量大,情况复杂,但如果真正去打击,相信会有效果。比如,对于常在出站口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突然检查,伪装的医托也会露出“狐狸尾巴”,只要抓住几个或许就能“一窝端”。遗憾的是,北京西站方面似乎从来没有专门打击过医托,至少在公开报道中看不到。

  如今很多银行都在持续提醒公众警惕诈骗,这是有一定效果的。如果铁路部门在进京列车抵达北京之前,广播多次提醒旅客警惕医托,或者点明医托诈骗术,如果北京西站广播也持续提醒游客,医托的生存空间应该会越来越小。

  卫生主管部门也要反思,医托为何如此猖獗。从大的方面说,如果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均衡,患者就没有必要扎堆到北京就医;从管理上讲,如果对小医院、小诊所强化日常监管,比如,检查药材或许就能发现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行骗诊所有类似夹杂着鞭炮屑的劣质药;再比如,对医生资质进行检查,所谓的“专家”“教授”就会露出马脚。

  北大深圳医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由于目前还没有法律对“医托”行为进行制约,抓到“医托”后,医院也主要是对他们进行教育;而派出所的民警也只能进行笔录,不能进行处罚。有关各方真的拿“医托”没有办法吗?非也。2008年,北京警方曾在大医院抓获多名医托,这些人均因涉嫌诈骗被刑事拘留。

  可见,打击医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当然,如果立法者明确把医托纳入刑法,惩罚、威慑的效果会更好。只有严厉打击、惩罚医托,才能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权益,希望公安、卫生、工商、铁路等部门“联合作战”,对各地车站、大医院“组团忽悠”患者的医托进行严厉打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