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黄春景:“三伏”高温考验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www.workercn.cn2015-07-14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极端高温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仅仅“见招拆招”只能治标不治本。如何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化解极端高温带来的考验,这是抛给城市管理者的一道现实考题。

  13日开始进入到2015年的“三伏天”。7月3日,人社部等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7个省份明确了2015年高温津贴标准,部分地区的高温津贴已经进入发放期。(7月13日《法制晚报》)

  热浪来袭,让生活中的每个人疲于应对之外,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极端高温的环境条件下,让人们的生产生活仍能保持常态化运转,这是破题的关键。显然,极端高温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仅仅“见招拆招”只能治标不治本。如何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化解极端高温带来的考验,这是抛给城市管理者的一道现实考题。

  首先,“烧烤模式”下,高温津贴真正落实了吗?高温炙烤下,每个人都想躲在空调房中享受冷气。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呆在室内,很多人不得不在烈日下干活。尤其是那些户外工作者,他们为城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数百元的高温津贴虽然不多,但它体现了对广大劳动者的一种必要的关爱。从另一角度讲,高温津贴也是一线劳动者应该享有的一种权益。落实好“高温津贴”这一惠民政策,需要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

  其次,气温不断上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跟上了吗?公园、商场、公交、地铁等公共场所,考验一个城市高温下的服务意识,城市如何最大限度为人们提供消暑纳凉场所,看似是小事,实则考验的却是城市的管理水平。现实中,市民公共性纳凉场所的缺乏,有空调的公共场所不能向公众开放、城市绿化跟不上等问题,都是应对极端高温天气的一块“短板”,亟待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对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的纳凉服务。

  再者,城市的高温天气应急能力是否增强了?有专家指出,各地应对高温天气的措施仍然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应急抗灾管理体系。由是观之,抗高温必须强化高温天气公共卫生危害预判分析,加强高温中暑、食物中毒以及夏季常见传染病治疗的人员物资储备和监测预警,严格执行中暑病例及时报告制度,确保反映及时、处置得当。一句话,抗高温也要像抗冰雪灾害那样,具备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健康权利。

  应对极端高温是一场持久战。眼下,伴随着多地开启“烧烤模式”,城市管理者如何提供更人性化的措施,考验着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一 言蔽之,极端高温是一场“大烤”,考验着的不仅是具体个人的防暑能力,更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与能力。除了加强城市管理和民生关怀,应对极端高温天气还有哪些良策可施,期待着更给力的政策和更刚性的制度执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