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这一数据不仅超出许多国际机构的预期,也是对此前种种质疑中国经济增速言论的有力回应。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不久前发布的2份报告中,先后下调了对今年全球经济走势的预期。这反映出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未变,不同经济体增长分化的趋势也逐渐清晰。同时,由于上半年地缘政治的冲突有所增加,加上大宗商品的价格降幅较大,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对中国经济增速的质疑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中逐渐增大。其实,在中国经济体量达到当下这种规模的时候,还不停谈论中国增速放缓的问题,颇有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意味。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整体的贡献是否提升。不久前,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拉美加勒比和中国——走向经济合作新时代》的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经济如实现7%的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7000亿美元,超过2007年的水平,而当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曾高达14.2%。报告指出,对世界经济来说,中国如继续改革,即便保持6%至7%的年增速,也好于经济增长失衡下10%的增速。
有观点认为,由于当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贡献较大,如果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经济脆弱性最大的来源。”这种担忧,忽略了结构改革以及区域合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结构改革力度的大小。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对世界来讲并不是灾难,恰恰相反,当前中国通过对经济结构调整来进行换挡提速的种种努力,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积累着持续不竭的动能。2015年年初,经合组织发布的题为《走向增长》的各国经济结构改革评估报告专门提到,中国“在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世界银行在7月初的一份报告中也指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缓慢地发生变化,“正进入增速放慢同时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轨道”。
另一方面,从2013年开始,全球经济出现后危机明显症候,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走向开始分化,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多有发生,影响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就是从那时起,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并在很短时间内获得了沿线诸多国家的高度认同。“一带一路”构想以和平发展与共同发展的理念正面影响着世界发展的方向,还以明确的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打开发展思路,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平台,加上中国多年来不断推动的自贸区建设,这都成为对冲后经济危机的重要方略。
不可否认,中国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而且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外界不断出现不同的声音也不足为怪。在这种局面下,唯有保持定力,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动摇,积极主动地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中国经济才能在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走势中走出一片新天地。
张建平:希腊危机冲击全球市场 2012-05-28 |
石建勋:西方抛出“中国经济提速论”居心叵测 2013-08-05 |
钟 声:“依赖症”有碍世界经济复苏 2013-10-16 |
钟 声: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 2013-11-06 |
人民日报:为世界经济带来新动力 2014-03-07 |
新华社:中国改革“效应”将继续远播世界 2014-04-09 |
2014年中经济形势系列评论 2014-08-02 |
郝福满: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2015-01-14 |
以滑雪妙喻中国经济 李克强在达沃斯释放“... 2015-01-22 |
文汇报:7%增长目标:更丰富的发展内涵 2015-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