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汤嘉琛:“网络福尔摩斯”两面观
//www.workercn.cn2015-07-22来源: 新民晚报
分享到:更多

  现在回过头谈一周前引爆网络的优衣库不雅视频事件,似乎有点“马后炮”。但是,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有些新闻确实要拉开一段距离才能看得更客观。

  犹记得,那段不雅视频刚在网络热传之时,很多围观者瞬间变身“网络福尔摩斯”,不仅一口咬定这是精心策划的话题营销,还用各种“专业”分析推断谁是幕后推手。有人说这是优衣库在推广“线上试衣间”,还估算网友为优衣库省了1200万元广告费;有人认为真正的“黑手”是京东,目的是想抹黑竞争对手……

  “网络福尔摩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分析,追捧者众。不过,“平安北京”19日通报的调查结果,估计让这些围观者很失望——“淫秽视频中的两名当事人于4月中旬在该试衣间内发生性关系并用手机拍摄视频,后该视频在传递给朋友时流出并被上传至互联网”。换言之,这起风波很可能只是偶发事件,并没有炒作或推手。

  由此引出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何当初一有人质疑不雅视频事件可能涉嫌炒作,就有那么多人选择相信?一方面,这种习惯性质疑足以说明,日常生活中花样不断翻新的炒作,已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的信任氛围,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正因为见证过一次次没有底线的网络炒作,我们才会变得如此“聪明”。

  另一方面,“网络福尔摩斯”层出不穷,也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质有关。微博、微信公号等新兴媒介降低了表达的专业门槛,每个人的手机和电脑都变成了麦克风与扩音器,一些人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可能会有意使用“标题党”手法甚至牵强附会地进行解读,有时明知某种关于炒作的分析有漏洞也依旧言之凿凿。

  轻易怀疑某件事背后有炒作,比如看到官员表现得亲民就觉得是作秀,看到有新闻人物走红就怀疑其背后有推手,是一种很微妙也很可悲的社会心理。那些“网络福尔摩斯”传递给人们的理念是,我们在看任何新闻时都必须自备“火眼金睛”,才不至于中了炒作者的圈套。这种“聪明”让人时刻保持警惕,不仅无助于社会信任度的提升,无助于美德的弘扬,还可能导致比较恶劣的负面效应。

  有学者认为,习惯性质疑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有质疑精神的公民越来越多,是公民素质提高的表现。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也要看到,很多“网络福尔摩斯”都是习惯于从负面去猜测其他人的动机,即使后期有更多信息披露也固执己见,这样无益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理性水平,反而会让阴谋论越来越流行。

  善于独立思考是值得鼓励的品质,但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应该有太多的“网络福尔摩斯”。面对那些喜欢习惯性质疑的公众,政府等相关机构应该学会从嘈杂的环境中打捞真实民意,想办法增进信息透明度,减轻公众对真实信息的焦虑。(汤嘉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