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将研究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们大多赞赏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持肯定态度,有的还深入研究了中国成功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中国的研究,从中吸收和借鉴有益的东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是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英国诺丁汉大学终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这种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称之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是国际最优经验和中国本身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既有世界性,也有中国性。“北京共识”的首倡者、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认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显然优于已经陷入危机的拉美模式。著名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米尔·阿明认为,中国道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就已经是独创性的,如果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其结局就只能是纯粹的资本主义,许多其他国家的命运已经证明这只会是悲剧。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绪方靖夫也提出,中国模式是一个还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事物,其实质就是通过市场建设社会主义,是一条在与资本主义并存、竞争中寻找到的道路,是一条新的和平之路。
从超越资本主义的视界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伊藤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成主要有“土地国有”“生产手段的公有为主体与经营管理的多样化”“协商型的劳资关系”等。他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未来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在21世纪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长期研究中国问题的左翼学者阿里夫·德里克则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一种内在超越资本主义的视界,并具有寻求避免回到资本主义的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不在于它目前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而在于它正努力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提供一种替代经验。
着眼于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俄罗斯国家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生院院长弗拉基米尔·波波夫说,中国“国家的制度能力”即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中国在经历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依然可以有出色的表现力。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乔万尼·阿里吉认为,中国30多年成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制度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改革开放、无剥夺的积累与深刻的社会根源。法国学者托尼·安德烈阿尼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和制度优势:一是中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要延续半个世纪。二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点是公有制在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三是中国仍然保留国家计划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只不过是通过间接手段进行,但其作用十分强大。四是中国必须考虑本国的特殊国情,其社会主义的发展需具有中国的特点。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这些论述,大都是友善的、客观的,也是有启示意义的。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以把这些看法和观点作为一个参考系,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吸收其中包含的合理化建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人民日报:深入把握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2008-12-23 |
人民日报:深入把握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2008-12-23 |
人民日报:深入把握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2008-12-23 |
工人日报:在继承和发展中创造新的辉煌 2012-01-18 |
南方日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2-11-09 |
新华社:肩负“两个巩固”的历史重任 2013-09-06 |
人民日报: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2013-10-21 |
人民日报: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2013-12-11 |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2008-11-10 |
新华每日电讯:着力加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2015-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