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20首网络歌曲被拉黑,其中有一些不知名的地下乐队和非主流歌手,也有张震岳、李志、黄立行等等小有名气的歌星。拉黑背后其实无关音乐本身的风格问题,也无关是否来源于网络。如文化部所说,这些网络音乐产品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的内容,违反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
在半个多世纪与严肃音乐掰手腕的过程中,流行音乐至少在形式上还是越来越被公众所接受。但是问题也来了,流行音乐之中也有良莠之分。优秀的流行音乐,不仅充满创造的激情,更成为时代经典。至于莠的部分,其恶劣程度绝对不容小觑,譬如有不少重金属、死亡摇滚教唆人吸毒、酗酒、性迷乱甚至自杀。即使一些最著名的音乐人往往也逃脱不了那种“音乐巫术”,有不少摇滚乐人都有吸毒史,也有人最终饮弹自尽、结束一生。
从此次公布的120首网络歌曲看,这些流行音乐中“败类”,不仅艺术形式粗制滥造,而且审美趣味低俗无趣。譬如《自杀日记》、《拉屎歌》、《No性No爱》、《腐X无限大》、《小三你好贱》等等,从名称到内容充斥“黄色”,热衷“星、性、腥”,丝毫不具备甲壳虫那种小颓废中蕴含的大能量,更与摇滚精神无关。
艺术有着自身的规律,艺术家理应有着超乎常人的感性与激情。不过,这不代表他们有着打破一切道德底线的特权。联想起前不久不少明星导演因为吸毒、嫖娼被抓,这不能不说与他们的人生态度、生活品位乃至艺术追求有密切关联。以这120首网络歌名的视角看,正因为他们“耽美乱世道”,所以难以抵挡“夜情诱惑”,于是“纵欲”“性空虚”,或者“一起开房不一定是情侣”,凡此种种,最终成为民众心中“无耻”的代表。
有些人说,年轻人的流行乐本就代表着叛逆精神。那我们听听摇滚教父斯普林斯汀怎么说:“所谓的个人的自由,当它没有与社会团体、朋友或外在世界联系在一起时,将会以极端的无意义结束。你不能迎合这种模式:总是带给听众他们想要的东西,否则,你是在毁自己,也毁了听众。因为他们并非真的想要它。只是因为他们对某物有所反应并不意味着就要它。”那么,此次被拉黑的歌曲是否在毁了自己,也毁了听众?恰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与珍妮,在美国摇滚乐的那个黄金时代中,他们代表了“垮掉的一代”对人生命运的不同选择。一个在理想的激励下不停“RUN、RUN、RUN”(“跑、跑、跑”);另一个在自由的迷幻和颓废中毁灭了自己。
在音乐艺术的追求上没有上限,但是在音乐品位趣味上绝对不能秀低俗、无下限。真正经典的流行音乐往往来源于民间,最经典的摇滚乐也都是从民间走向殿堂,这是一种平民的、朴实的浪漫主义,而不是庸俗的、矫情的浪荡子情怀。这120首拉黑歌曲正是后者的代表,而它们所宣扬的自我放纵、自我逃避、感官刺激以及暴力美学与“民间”相距十万八千里,自然也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更是不能不引起公众的警觉。
对“音乐败类”的监管应该成为常态,而文化部以黑名单的形式也为“下限”的标准提供了具体案例。接下来的问题是,一些音乐的经营场所和网站是否自觉接受“案例教学”,抵制无下限的歌曲,并且把“下限”的标准深深印在脑海中。公众期待的是,以120首网络音乐净化为契机,音乐创作和传播的“底线原则”逐步确立,如一首歌所唱: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文化言论:流行歌曲不是个“文化的事儿”? 2009-06-12 |
陈占彪:“腐蚀意志”的流行歌曲 2010-10-25 |
刘 琼:从“过街老鼠”到“皇帝的新装” 2012-06-05 |
中国缘何成海外过气明星“淘金地” 2013-10-28 |
文化言论:中国缘何成海外过气明星“淘金地” 2013-10-28 |
个一:国学诗文编流行歌?强插的翅膀不好飞 2009-07-10 |
羊城晚报:广东应剪断娱乐文化与低俗的脐带 2008-11-20 |
经济大厦不能是缺少文化内装修的毛坯房 2010-07-15 |
中国网:迈克尔·杰克逊不会带走流行音乐 2009-06-30 |
中国网:迈克尔·杰克逊不会带走流行音乐 2009-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