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总体上看,中国的汇率制度仍是“有管理的”市场化,在短期磨合之后,会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当然,对于汇率改革也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要充分评估、未雨绸缪。
“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对人民币汇率的突然波动,市场和民众反应不一,央行新闻发言人12日的表态,给出了一颗定心丸。这两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分别比上一日出现了近2%和近1.6%的贬值,对于习惯了相对稳定汇率的人们,有不习惯的感觉也算正常,可是没必要过度解读甚至为此恐慌。
事实上,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这次调整,无论华尔街人士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给出了较为积极的正面评价。总体上看,中国的汇率制度仍是“有管理的”市场化,在短期磨合之后,会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对此,市场主体与普通民众,都应客观看待利与弊,不该大惊小怪、自乱分寸,造成不必要损失。
为什么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一方面,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评判货币价值,有利于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更真实准确反映人民币与国际主要货币关系。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乃是大势所趋,早晚要成为国际性货币。因此,这一步要适时、稳妥迈出去,好比骑自行车,太快了有风险,太慢了也容易摔下来。
有人把这次改革的波动形容为“货币战争”“地震”等,这不太准确。纵然有国际游资、投机资本甚至“阴谋论”种种,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尚未放开的环境下,最多有些风吹草动,影响纺织、地产等个别行业、少数企业,不会带来大规模金融动荡。
当然,对于汇率改革也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更是经济风险的“暴风眼”。之前股市的异常波动,人们均有切肤之痛。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同样要充分评估、未雨绸缪,决不能步卢布的后尘。应当看到,人民银行正在密切监测动态,手段和办法储备了很多,定会确保汇率合理均衡。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要在未来可能的“货币战争”中立于不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经济总量足够支撑大国之间的博弈,二是建立起完整可靠的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有相当数量高端金融实战人才。三者缺一不可,都是巨大考验。
虚拟经济,归根结底还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当前,实体经济筑底迹象明显,对金融改革、汇率改革有积极支撑。反过来评判金融领域改革的得失成败,也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实体企业,助力它们走出困境。保持定力,对一时的波动不大惊小怪,同时汲取教训,不对盲目自由化倾心,我们才能把市场与政府两只手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在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中的关键作用,我们的改革才能够行稳致远、造福全民。
本报特约评论员 井桥夕
中青报:人民币不应进入贬值通道 2008-12-15 |
中青报:人民币不应进入贬值通道 2008-12-15 |
张宁: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意味着什么? 2010-07-26 |
新华网:人民币对美元适度贬值并不可怕 2008-12-04 |
新华网:人民币对美元适度贬值并不可怕 2008-12-04 |
陆前进:金融与贸易怎样协调开放 2011-12-13 |
贺力平:汇率弹性扩大释放金融改革空间 2012-04-16 |
石建勋: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一大步 2012-04-17 |
石建勋:美国应主动放弃美元霸权 2014-05-15 |
易宪容:货币政策不需过度刺激 2014-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