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移动将于9月在北京等7省市开始“流量阶梯单价模式”试点,明年将根据试点情况优化方案后择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阶梯流量”即没有套餐费,用户使用的手机流量越多,资费也就越便宜。初步方案共分为5个档次,流量单价从0.15元/MB至0.03元/MB之间。据悉,这也是全球首创的一种计费模式。
在水电等公用事业收费中,阶梯式定价早已为人熟知。如果手机流量也采取这种计费模式的话,特点显而易见,就是计费简单、明白,流量用多少就付多少钱,不用再纠结流量超出套餐或流量清零的问题。但是,新模式究竟是好是坏,其根本不在计算方式上,而在于能否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在消费行为不变的前提下能否少掏腰包。而在这一点上,“流量阶梯计费”很难让人看个明白。
同是阶梯计费,流量阶梯与水电阶梯有本质区别。后者是用的越多收费越高,以价格杠杆引导消费者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于国于民都是好事。而手机流量阶梯定价却反其道而行之,用的越多收费越低,实质上就是引诱鼓励用户更多使用流量。如果用户想获得更多优惠,就必须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投入更多时间成本,这一过程中,最大受益者就是实现了薄利多销的运营商。
不可否认,阶梯计费对那些流量大户是福音,可在任何统计中,这类塔尖用户都只占到小比例,绝大多数人是位于平均线上下的普通用户。且那些流量大户多为高收入群体,可能本就不太计较费用高低;相反那些低收入者、青少年学生恰恰是低流量用户,新计费模式下他们很可能要多掏腰包。电信行业专家、独立分析师项立刚评价此事时就表示:“对于那些流量使用较少的用户,选择阶梯模式后,资费有可能反而会提高。”
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多次敦促运营商“提网速、降网费”,工信部也提出年底前手机流量费降低30%的目标。但如果这种降价是有选择性的,并未照顾到所有用户利益,就显然背离了中央降价惠民的初衷。另一方面,流量并非水电气等稀缺资源,在运营商基建完成、维护成本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其价值与价格应相对固定,同样是1M流量,大户只需支付0.03元,普通用户却要支付0.15元,并不合理,也不公平。
如果运营商真有降价诚意,就不该让公众雾里看花,而是把优惠实实在在、明明白白地列出来。综观世界各国的流量计费方式,多采取定额套餐、上网、通话、短信都不限量的模式,即使限量,其额度也远高于中国。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高的欧美运营商,都没发明出这种逐级而下的“流量阶梯计费”,为何由我们首创了出来?不由让人怀疑其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而非真正惠民之举。
工人日报社评:遏制“手机黄祸”更需政府部... 2009-12-01 |
逸川夫:消费者从未期望电信资费无休止下降 2012-03-07 |
秦海波:短信增速放缓折射移动应用创新 2013-01-18 |
北 岸:流量计费不能“雾里看花” 2013-08-02 |
何勇海:手机流量“季度包”,换汤不换药 2014-01-09 |
何勇海:流量季度包进步幅度不大 2014-01-10 |
新华社:消费者质疑更不该被运营商“清零” 2014-02-25 |
梁晓东:消费者的质疑更不该被“清零” 2014-02-25 |
新闻时评:消费者的质疑更不该被“清零” 2014-02-26 |
张海英:降流量费维护消费者权益 2015-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