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现代学徒制终于破冰下水了。日前,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经专家评议,165家单位获批成为试点单位,其中试点地区共17个。广东两个城市入选,分别是中山市和佛山市。据了解,今年9月,中山首批200多名现代学徒制学生将开班,目前学校在发动学生报名。(8月25日《南方日报》)
提到学徒制,人们应该并不陌生,就是过去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之所以在前面加上“现代”二字,是因其指向的是职业院校学生。这些试点现代学徒制的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跟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一半时间在工厂做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概括起来讲,就是既重理论也重实践。
20世纪80年代,我们引进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其实就是“现代学徒制”。这一育人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也是制造企业效仿的模板。现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广泛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形成了各自的经验和培养模式。
既然现代学徒制这么好,而且我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进了,早应该遍地开花才是,为何现在还要大谈特谈,开展试点呢?一言以蔽之,只能说明我们引进吸收得不好。即便现在试点,也存在“学生和家长的反映较为平淡,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里对应的一点,是职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关于职业教育,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那就是“市长、书记的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在其背后,恐怕还是整个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有偏见,对于普通劳动者有歧视。现实中,很多家庭选择职校,不是因为兴趣,而是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
任何一个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家长态度固然不可取,但也反映着社会的价值取向。记得看过一则新闻,瑞士很多企业总裁都是学徒工出身,可在我们身边,一个普通劳动者又有多少职业晋升空间?不讲其他,就算是谈对象恐怕都会受到歧视。这也意味着,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来说,不仅存在着里子问题——培养学生技能,而且存在着面子问题——提高学生尊严。一定意义上讲,面子问题比里子问题还要严峻,还要重要。职校生处在一个逼仄的上升空间里,职业教育又怎么可能热?职业教育不热,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热情随之下降,现代学徒制又何以能受到欢迎?
没有职教春风就难有学徒制的春天。当我们感慨现代学徒制造就了德国奇迹时,不要忘记在德国的工厂和社会里,工程师是很吃香的,德国的技工在职业选择上也有很大的自由,社会地位也不低。对于德国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当我们今天谈现代学徒制,谈现代职业教育时,不要忽视了社会层面的影响。如果职校生还受到种种冷遇,大众对劳动者还抱有三六九等的歧视观念,那么即使有再好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实施效果都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