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蒋璟璟:现代学徒制,是教学手段也是伦理担当
//www.workercn.cn2015-08-26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现代学校教育的长处在于,通过传授体系化的知识,大规模、标准化地培养学生;学徒制更看重师徒关系所内含的道德义务,以手艺传授确保徒弟成才。成功的现代学徒制应该兼取两者之长。

  日前,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经专家评议,165家单位获批成为试点单位,其中试点地区共17个。多所试点学校的负责人透露,目前前期的招生工作已经完成,企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岗位对接和课程设置方面给予了各种支持。但学生和家长的反映较为平淡,积极性不高。学生和家长对现代学徒制仍持谨慎态度,报名的人员不多。(8月25日《南方日报》)

  现代学徒制的构想,无疑是以强化职业教育实操化为导向。大致可以预见的是,“就学即就业”、“工学交替”等全新思路,理应能够推进职校与企业进一步打通,同时又极大降低职教成本、提升教学效果。只是可惜,这种乐观的前景描绘,似乎并未获得家长和学生的足够认同。其实,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势必会经历一个从被排斥到被接受的过程,现代学徒制想必亦是如此。当然了,在此之前,仍有许多问题必须厘清。

  在试点阶段,现代学徒制还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而这恰恰是家长、学生们所忧心的。比如说,“就学即就业”的设计,会否让学生变成被榨取的廉价劳动力?再比如说,作为“双导师”之一的企业师傅,能否在尊重学生权益的同时用心授艺?凡此种种的担忧,归纳而言实则指向了两个层面——也即,利益保护与教学实效。倘若现代学徒制无法对此给出有力回应,那么其今后的实践前景注定不容乐观。

  显而易见,“在企学生”模糊的身份界定,是一个现实难题。由于他们并非企业的正式雇员,因而无法被纳入正规化的管理体系之内;且又因为他们“学徒”的角色设定,导致其与“师傅”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从属关系。这种复杂性,远非传统的学校教育可比。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徒制”和“现代教育”,本就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前者强调支配、服从,后者则崇尚平等、尊重。我们期待着,“现代学徒制”的全新概念,能真正调和二者。

  如果说,现代学校教育的长处在于,通过传授体系化的知识,大规模、标准化地培养学生;那么学徒制的优越性则在于,更看重师徒关系所内含的道德义务,以精细化、浸泡式的手艺传授过程确保徒弟成才。现代学徒制又该怎样兼取两者之长?这着实颇费思量。在寻找具体办法之前,我们至少该明确几个前提:其一,学徒制必然只能是小范围的,一旦“冲量”势必走样;还有就是,“现代学徒制”也要恰当保留学徒制的伦理内涵,否则极可能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所推崇的,既是那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那种彼此负责的师徒关系——师徒,不同于“师生”!明乎此,才能更好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在含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