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天开始,中国进入春运时间。国家有关部门初步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1亿人次,相比去年绝对量新增1亿人次。
春运大幕开启,回家团圆的喜悦越来越近了,同时也意味着艰难的回家路又开始了。《人在囧途》里王宝强铁路、飞机、拖拉机反复折腾的故事虽有些夸张,但又何尝不是回家之难的一种映射呢?这会儿不论是已经启程的,或是尚在工作的人们,都难免盘算和操心回家之旅,今年的春运还那么难、那么挤吗?
难还是难,挤恐怕也难免。细心研究会发现,春运之难,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春运作为一个问题,在1953年就出现了,到1957年则变成大问题。当时《人民日报》还破天荒的第一次为此发表社论,疏导群众不满情绪。这一年铁路运送其实只有1500万人次左右,而今年春运整体客流量预计将达到29.1亿人次,难度可想而知。
春运之难,到底难在哪儿?根本上说,难在节令性的运力不足上。平常我们的交通运力基本能够满足民众出行需求,可一到春运,数十亿人次陡然间整体出动,全球1/3的人口同时迁徙,运力当然是不足。有人说,不足就应补齐,可真那样,难以估量的巨大交通投入,一到春运结束就会被闲置,成为摆设。如果仅仅为春运而暴增运力,其代价又确是今日中国所不能承受之重。
在这种节令性供需矛盾,以及其背后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短期内无法根本解决的情况下,政府能够做的就是加强管理协调,敦促交通运输方在有限的空间里,尽最大努力科学调配资源、增加运能、提高效率。交通运输方和赶着回家的人们,都需要带着理解和尊重上路。
运输方需要多些理解和尊重。将心比心,看到人们的思乡之切、团圆之盼以及各种不易,就能对乘客多一些理解,多一分尊重,以更耐心、更优质的服务满足人们的种种要求。
乘客也需多些理解和尊重。客观看待春运之难,看到其中巨大的季节性供需矛盾,看到这种矛盾不仅中国难解,毗邻的韩、日、印度等国难解,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很难陡然破解的现实,少一些过分的苛责;看到政府和运输方在增加运力、打击票贩、推行实名制和多途径订票等方面的努力,少一些抱怨和愤懑;看到他人回家的不容易,少一些路途中不必要的挤抢争执。
总之,整个春运过程中,运输方与乘客之间需要更多理解和尊重,乘客与乘客之间也需要更多理解和尊重。只有看清大局、做好细节、互相理解和尊重,春运之难才能得到缓解,春运的痛感才能有所减轻。相对应的,团圆的喜悦、乡愁的慰藉、家园的守望、春天的希望等等春运之美才能得以确保,才能成色更足。
2016年春运开始了,让我们带着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上路,开启一段尽管有些拥挤,却总归能够安全到家、甜蜜过年的美好旅程。
新华网:裤子的革命与文化 2010-02-03 |
新华网:裤子的革命与文化 2010-02-03 |
“理解和尊重”有多难? 2010-09-28 |
道德观察:“尊重教育”背后的公民话题 2012-05-14 |
泉 鹏:让尊重不分尊卑高下 2012-07-13 |
匪夷所思更当思 2012-12-14 |
李培根:教育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2014-08-08 |
李大刚:尊重老百姓的“感觉” 2015-08-11 |
杜 博:今天,我们如何尊师爱子 2015-09-11 |
钱江晚报:包雪阳道歉,公共危机中的新范本 2009-05-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