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让座美德应提倡,“道德绑架”已“越位”!
龚亮
//www.workercn.cn2016-05-06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更多

  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位置。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答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5月4日 《华西都市报》)

  《管子》有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当今社会,我们在谈论任何公共性话题的时候,本质上都是一个总话题的分支,这个话题叫做是否符合文明道德素养及法律底线。这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学话题,它是一个总结果,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组成结构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良性运转的态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已经呈现出诸多亮点了,社会文明也紧跟着蓬勃向上,诸多现象皆为水到渠成之果。

  回溯以往的让座风波,舆论几乎一边倒的选择了弱者,对未让座者进行轮番的“道德轰炸”。然而,经过网络调查,此次动车坐票女生拒给站票老人让座,竟获得了九成网友的支持。这个数字的公布是有讲究的,仔细品读网上的评论,既可以尝到悲观的情绪,又可以得出乐观的结论。如果从单纯的道德层面上来看,当今社会文明是繁荣昌盛还是“礼崩乐坏”了呢?毋庸置疑,我们都生活在中国这个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母体”当中,权利意识和道德义务的“边线”,短时间内必定是难以明晰的。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然而道德一旦“越位”,就容易形成“道德绑架”。所谓“道德绑架”,就是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强加道德义务,倘若有人未能执行这样的标准,便会被冠以“缺德”的恶名。美德是用来弘扬的,绝非拿来强迫的。韩愈在《原毁》中就写到:“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由此可见,自觉让座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信任。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道德或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它介于神性和动物性之间,既引导你一心向善,又限制你恶到没边。然而,许多事情不止有是与非、黑与白,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因为人性这么复杂的东西,只能见仁见智。

  但无论如何,公序良俗都必须保证在自由权利的框架内运作,切莫让道德的锁链拴住了理性宽容的脖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