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7日,兰州财经大学学生小鹏发网帖称,其因拍摄警察粗暴执法被强行带回派出所,遭到民警持警棍殴打,“屁股开花”。(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8版)
网络之上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我们注意到,当地警方给出的回应依旧是,“民警暴力执法,用警棍殴打大学生”——然而,这是一次可以被定性为“暴力执法”的行为吗?仅仅因为在问讯过程中遭遇到拒绝,民警就持警棍殴打并轮番扇耳光,甚至称喊痛就要多打几下。如此肆意妄为,如此对公民人身权利的随意践踏,不仅与执法行为无关,也玷污了民警的形象。此时倘若再定性其为“暴力执法”,仅仅称其为用警棍殴打大学生,难免有着大事化小的嫌疑。
因为媒体的介入,“屁股开花”事件或会有进一步的处理,然而现在回过头来看整起事情,它却不过是“一次拍摄引发的悲剧”。只因为当事民警的“执法行为”被大学生小鹏所拍摄,在小鹏被强行带回到派出所后,拒绝交出所拍摄的视频,进而遭遇到了民警的持续殴打。倘若没有最初的拍摄,持续的事件应当都不会发生。一次普通的拍摄,最终演绎成了一起对公民的人身伤害,制造出了一起沸沸扬扬的舆论事件,其中的背反与悖论让人莫名惊诧。
寻常的拍摄,为什么演绎成了可怕的殴打?即便只是回顾过往新闻,因为拍摄“执法行为”进而遭遇殴打者,也非个案。理论上言之,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其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既然如此,拍摄“执法行为”不仅是公民的个体行为,也是实施个人监督权的方式。对执法机关而言,它们既要对此持欢迎的态度,更要有接受此种监督的底气与勇气。无论如何,因拍摄被打都是一种“最坏的结局”。
如果说,大学生“屁股开花”的不堪结局,展示出了不受约束的警察权的伤害;那么同样可以说,当拍摄执法再次成为冲突的导火索,它证明的仍是少数执法者被监督心态的极度不成熟。一些执法者不是不知道监督的必要性,但他们对公民拍摄监督的行为,习惯性地呈现出反感的态度,原因只能有二,一是执法行为本身就存在着不正当性;二是严重缺乏执法自信。换言之,当执法行为与执法心态总是以超越法律的方式而出现,那么公民的拍照监督自然会被执法者所畏惧。
每一次正常执法,都应不畏惧公民的围观与拍照。事实上,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公民都在掌握着麦克风,也都随时手持拍摄的工具,期待执法以一种不被社会关注和监督的行为来进行,显然是不现实的。围观如何来改变中国?这需要每一个公民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也需要每一个被监督者从内心深处真正欢迎外界的监督,否则,拍照难免就成为演绎出冲突。这样一起“屁股开花”事件重新说出的常识,也是每一个执法者应当认识到的趋势与约束。
毕诗成:走出“街头愤怒”的权利误区 2014-04-22 |
阎淑萍:“砸窗执法”的是与非 2014-07-09 |
舒 锐:偷拍网曝不能逾越法律 2014-10-09 |
郑州晚报:保存警察打死人证据咋成了“逃亡... 2015-01-08 |
新京报:一个正常社会需要街拍的“傻子” 2015-03-30 |
张 丽:给警车贴罚单,当尤为严谨 2015-08-11 |
朱珉迕:为何不能多看“那一眼” 2015-12-03 |
朱达志:“上班追星”被追责,一点都不冤 2015-12-03 |
郭晓冉:工作人员上班围观王菲的情理之辩 2015-12-03 |
对手机“过敏”的城管患了什么“病”? 2016-03-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