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4日,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今年宣传周的热点话题之一是“互联网+食品”。2015年我国网售食品总额已达数千亿元,以第三方平台为代表的网络食品经营新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给食品销售提供了新渠道,但在促进消费、贸易、就业的同时,也存在质量、安全、信用等风险,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正因此,监管部门采取了严格措施,例如要求第三方平台对所售食品承担内部管理责任,同步公布抽检不合格食品的生产企业和网络销售平台,承担首负责任、先行赔付等义务。在这些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探索更为科学和审慎的监管方式,为防范问题制定周密谨慎的规则,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预警和控制,又不扼杀新型业态。
首先要客观看待互联网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网络平台不是“问题食品”的制造者,但作为食品产业链条中的载体和渠道,其需要对所售食品安全负责。同样道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意味着否定网络平台本身,而是促使其提升管理水平,倒逼上游生产经营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针对“互联网+食品”,监管政策必须充分权衡其长远和整体收益。对不同类型的食品不合格问题不能“一刀切”,对网络平台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引导舆论理性开展风险沟通,避免消费者对网售食品产生恐慌。
其次,除了关注“互联网+食品”的潜在风险,更要积极思考“互联网+食品安全”的可能路径。监管的本质是对市场的补充而非替代,真正了解市场的是市场主体本身而非政府监管部门。因此监管部门要主动与企业合作,让网络平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例如,通过挖掘消费者质量投诉信息形成“问题食品”大数据,据此掌握问题分布规律和成因,提升监管针对性和靶向性;又如,利用网络交易和支付的信息留痕特征,形成食品全链条可记录、可追溯、可查询体系;再如,借助口碑评价功能形成互动式风险交流模式,促进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等。
网售食品模式本身也要不断创新。环境污染催生了环保产业和生态经济,那么食品安全问题能否带来食品安全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网络平台不能让自己停留在“互联网+食品”的单一角色,而要积极开拓“互联网+食品+其他”的可能空间。不论是检验检测、追溯体系等技术支撑,还是第三方参与、信息公开等制度创新,都蕴含着巨大市场红利,也都与互联网存在巨大关联,未来前景可期。
在宣传周重要活动第八届食品安全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治理官郑俊芳说,要“让线上线下数据共享,使第三方参与共建共治,提振食品消费信心”。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也是“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需要走共治和共享之路,互联网是共享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两者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只有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各尽其长,才能把“互联网+食品”真正变成“互联网+安全食品”“互联网+食品安全”。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屈金轶:别让“金箔入酒”成奢腐催化剂 2015-02-04 |
谁来消解监管的“肌无力症” 2015-09-16 |
左 娅:炒饭标准可不可以有 2015-11-02 |
袁跃兴:我们正在变得“知道最多而思考最少” 2016-01-12 |
别让“网聘厨师”“冲淡”了年味 2016-01-29 |
生活更美好: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2016-03-07 |
不妨给“高校神菜”加把安全锁 2016-03-10 |
“互联网+政务服务”有赖顶层设计给力 2016-03-14 |
两会遇上315,舌尖安全更应全力向前 2016-03-16 |
当食品安全由制假者的“良心”决定 2016-04-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