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篇刷屏的微信公号文章《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再次将水滴直播推到舆论的浪尖,文中描述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餐厅、健身房等消费场所通过摄像监控被直播。事实上,类似事件今年已多次被媒体曝光,如“多地学校课堂宿舍被直播”、“夫妇店员亲热遭八千人围观”。打开水滴直播平台,你可以看到许多类似商家、企业甚至是学校的监控画面,无需注册登录即可播放。
现在,只要连上互联网,各种视频设备都会成为直播的工具。然而,如果当我们逛街、吃饭、健身,甚至是上班上课的时候,都能够被人在直播平台看到,成为随时上演的“楚门秀”,我们内心是否还有安全感可言?
隐私权普遍被视为一种人格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业内对网络直播的定义是: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而水滴直播将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当作直播发布,存在着明显的隐私权越界问题。
去年底,公安部发布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特别强调了公民隐私保护问题,其中明确规定,对于公共场所的监控视频,应该严格限制对外发布。视频图像信息用于公共传播时,应当对涉及当事人的个体特征、机动车号牌等隐私信息采取保护性措施。视频开放的边界是什么?除了有法律授权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特殊情况外,曝光的“开关”应当掌握在被监控者的手中,而不是监控者或平台方的手中。
水滴直播应该搞清楚规则边界,而不是举着所谓场景直播的牌子,将“已告知用户相关规定”作为挡箭牌,揣着明白装糊涂,将公众的隐私当作生意的流水。而对于这门已经越界的生意,是不是应该有人来管管呢?
同时,这也不仅仅事关水滴直播平台一家,且不谈还有一些直播平台在打着类似的擦边球,留心看一下周围就知道,我们已经进入探头时代。我国是世界上视频监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公共和私人领域大约装有 1.76 亿个监控摄像头,预计在三年内中国安装摄像头的数量会增加到6.26 亿个。
迅猛激增的电子眼,如果不尽快用法律来明晰隐私权边界,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楚门”。在公共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应当有保障公共安全、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还要有一套制度来确定如何制作、销售、购买监控探头,在何处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如何保存、调取、使用、处置所得信息。出于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而安装的监控,并不意味着监控人员可以有权不加限制地利用所获取的信息用于任何目的。但实际上,目前监控摄像头的安装审批、监控图像调用、保管等监管法条都存在空白,缺少有效的管理,只能依靠用户和相应平台负起责任。
安全与隐私,好像一对矛盾的孪生兄弟。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可被采集的数据,从身份信息、消费习惯到生活轨迹都被数据所记录,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默认商家可以随意使用这些信息,甚至是变成一门生意。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更应该明晰法律的边界。伴随着互联网而来的新兴产业不能屡屡想着做风头上的猪,钻法律的空白,能捞一票是一票,将互联网发展置于洪荒时代。而被窥探到隐私的不安感,频繁出现违反公序良俗、道德风尚的情况,需要明确的监督标准和强有力的执行来消除,这不妨就从明确直播范围开始。
劳动话题:公租房,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4-01-07 |
劳动话题:公租房,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4-01-07 |
“生财有道” 2014-05-14 |
徐剑锋:公租房“建好” 更要“分好”和“... 2014-05-14 |
桑林峰:分管领域不能成为“私人领地” 2014-07-17 |
龚 克:心怀大公,走在时代前列 2014-08-08 |
叶祝颐:化解商品房库存不是农民进城的理由 2015-12-31 |
别让纸质阅读成为时代奢侈品 2016-04-25 |
“明令禁止”高校师生恋是否可行 2016-05-31 |
公共政策不能钻法律空子 2016-06-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