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市第一中学,8名考生高考成绩已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只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8月16日 人民网)
这几名考生按分数可以上清华、北大,也得到了录取的承诺,由于进入不了自己心仪的相关专业,便改报了其他院校。这种放弃需要勇气,却是理性务实的选择。由于专业非所愿,一些考生在大学期间学的纠结,毕业后的求职也是磕磕碰碰。江西宜黄县理科高考状元杨仁荣,本来喜欢物理,却被飞行设计专业录取,大学四年,就几乎没去听过专业课,毕业后差不多换了十几份工作,觉得没有成功,与家人失联9年。这种人生坎坷,就与填高考志愿有关,这样的例子时有所闻。选择学校的名气,还是选择合适的专业,对考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与其图一时虚名,不如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好铺垫。有硕士、博士毕业的,又重新高考改行学医,如此兜兜转转,也与专业志趣有关。
8名考生放弃清华、北大,跟一些高职高专比本科院校还受青睐是一个理,反映出考生的理性与清醒,择校不如择业,人生规划从大学就开始布局,也是避免以后的弯路。8名考生能顺从内心的选择,与所在学校的开明与支持也分不开。多少中学,为了学校的声誉,逼着学生报考清华、北大,只是一种赤裸裸的自私行为,而非考虑学生的要求与以后的出路。曾有高校的招办老师爆料,某中学的校长要求该校全部20多名高分考生,必须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有考生因拒绝学校要求,被轮番“劝说”长达6小时……校方的理由,上清华、北大就是为母校增光,背后却是学校的教育政绩与利益,包括学校的排名与奖励,学生成了学校沽名钓誉的工具。
8名考生放弃清华、北大,对社会各方都是启示。名校固然值得尊敬与向往,却并非高考的唯一目标与终极使命,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为了定制出名校生源。高考的理想不是为了上清华、北大,而是找到深造的道路与向上提升的出口。虽然近年来要求淡化对高考状元的关注,但名校掐尖依然故我,清华、北大热居高不下,想参观两校的校园都要提前预约才行,就是因为被一些培优机构与旅游团体组织来参观的中学生太多,从小就给孩子打鸡血,灌输非清华、北大不上的思想。上名校成了衡量考生与生源学校成功与否的指标,成了教育指挥棒,这种畸形的教育观,让学生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也给家长造成教育焦虑。
上大学是为了自我完善,不是去镀金,而是去取经。名校的光环,只能闪耀一时,并不能让人生得到永远的加持,爱己所爱,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通行证。如果社会选才用人也能摈弃成见,放下对名校生源的追逐,只论合适与否,不看出身高下,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考生,放弃非清华、北大不上的迷思。当清华、北大热能适当降温,上大学成为心灵的自由选择,放弃名校不再成为新闻,教育也就真正回到理想的状态,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凸显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