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风是春天的使者,它温暖了荆楚大地,还给驻站两个月的钟市输油站员工们捎来了归家的好消息。
3月19日,中国石化管道公司荆门管理处钟市输油站的员工排着“北欧式”队形,在输油站门口接受体温检测,然后坐上班车回家。来上班的时候他们还穿着冬装,换班时已穿上了春装。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回家。
站里分了三个大班,每班20天一轮换,总有两个班的员工在站满足工作需要。疫情打破了换班的顺序,到3月19日换班日,一个班值守了近70天,另一个班值守了近60天。
别学军、刘昌荣等5个人属于后一个大班。这次换班,这个班还得有部分人留下。谁留谁走,班组成员戴着口罩开了一次会。
其实,班长别学军在会前跟“代班长”刘昌荣商量过了,他俩主动留下,但出于尊重,班里的每名员工必须知情。
出人意料的是,其他3个班员李琎、尹军、黄著辉都表示愿意留下。尤其是李琎这个老电工,自从电工岗和输油岗合岗以后,他一直在站里发挥专业特长。驻站的这么多天里,电气设备技术员不在,李琎不光倒班,还处理了站内如潜水泵、生活区配电箱等各类电气设备的小毛病10余次。
平时技术员上班是标准工作制,班组员工是轮换制。李琎不知道技术员何时来,但他知道如果站里没有一个“懂电的”来随时处理问题,生产、生活都可能会受影响。所以他想都没想就说:“技术员什么时候来,我什么时候走,不能让电气设备‘挂空挡’。”
思家是人之常情,尽职是理所当然。钟市输油站承担着两条原油管道的输送任务,加热炉一年四季不停,任务重、风险高。它能在疫情期间平稳运行这么多个日夜,是两个班10名平均年龄46岁的“大叔”们连日来实打实干出来的。
别学军爱干净,每次他上班的中控室、泵房都井井有条,他收拾出来的区域是大家参照的“样板间”。
去年起,每逢班长出差、休假,刘昌荣便成了“代班长”。身上压了担子,眼里的活更多了。每当大家干完活回宿舍了,他看到哪儿有需要,还会接着干。
邹猛把每一次巡检当成交卷前的检查,仔细得很。一次他巡检中发现4号输油泵的前轴承温度距离上个巡检时间点升高了3℃,检查了输油泵没问题,但4号泵还是成了整个班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较真的张荆炼常把“安全起见、人走阀关”挂嘴边,搭班同事耳朵都起茧子了。
他们每一个都普普通通,但好像又不那么普通。(吴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