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在首钢工作了11年,但对首钢的很多历史了解得并不全面。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工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了解首钢,了解钢铁行业,一直是我迫切的愿望。近半个月,捧读唐朝晖的新书《百炼成钢》,终于如愿以偿。
《百炼成钢》这本书历时两年10个月,作者自驾两万公里、辗转十五座厂矿城市,深入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首钢公司160位工人家庭,采访320余人,讲述了分布在石景山、曹妃甸、迁安、滨河村、秦皇岛、长治、贵阳、六盘水等地区工人的工作环境、状态及生活经历,用敬畏的、小心翼翼的文字,描摹着劳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较大、不善言谈的一线工人们的真实生活。
书中有两条线索,一是用第二人称“你”的方式来写作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想法,还有见到的人和事。另一条则用第一人称“我”的形式来写工人师傅们的生活故事,这也是本书主线。
读这本非虚构文学作品,就像与工友们在亲密交谈,那么亲切,那么温暖——有的只是在为生活辛苦而打拼,为企业默默奉献的真实工人的状态;有的是平凡、真切的工作故事。唐朝晖有温度的文字,吸引着我们静静地品读别人的故事,了解同样在首钢大家庭里人的生活,追忆着逝去的青春,一次次引发起我心底的共鸣,让我面对生活的压力,不再孤单,这大概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读《百炼成钢》,让我内心有所归属。书里面有我很多很多熟悉的名字,如赵祥牛、廖世丹、丁瑞鑫、田勐等等,他们都是迁钢工人,这本书揭开了他们在我心中的面纱。他们也是普通人,同样经历过各种生活的苦难,也有青涩的过往。读着他们的成长经历,我的生活变得厚重起来。
与此同时,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有了期待。作者写道,看到错综林立的管道,想起卡尔维诺的那部小说《我们的祖先》第二部《树上的男爵》,作者的联想让我眼前一震。记得在我接受唐朝晖的采访时,在他的推荐下,我开始阅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我期待自己有一天,也能感受到经典文学作品的巨大吸引力。
《百炼成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一线职工非虚构写作之书,是“炼”出来的文化食粮,白雪寒夜,读着《百炼成钢》,我内心喜悦。在首钢园区留守的人说“钢铁不生产了,炉火熄灭了,护厂留守,一点活不用干。久了,人坐不住了,像蜡烛,总是希望有一点星火,让自己痛痛快快地燃烧起来”。是啊,奋斗、生活,让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只有工作,才能让我们觉着幸福。
(作者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是本书采访过的1000多位工人中的一名)